一张旧报纸,揭开“平凡外公”72年的“沉默的荣耀”

来源:交汇点新闻 时间:2025年10月15日
“如果不是偶然间看到这份72年前的报纸,我很难想象,这位曾在长津湖孤身炸毁美军碉堡、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环境下,带着受伤战友雪地爬行两天两夜归队的战斗英雄,是我那个一生沉默、友善的‘平凡外公’!”

交汇点讯  “如果不是偶然间看到这份72年前的报纸,我很难想象,这位曾在长津湖孤身炸毁美军碉堡、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环境下,带着受伤战友雪地爬行两天两夜归队的战斗英雄,是我那个一生沉默、友善的‘平凡外公’!”

10月15日上午,宿迁市泗阳县的章健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早已泛黄的报纸。这份1952年1月4日出版的《青年报》是他偶然“淘”到的旧物件,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报纸头版上有篇文章叫《顽强的席德彰》, 而“席德彰”正是章先生外公的名字。

“看到报纸上外公的名字时,感觉就像一道光照进了历史。”章健告诉记者。这份由战地记者杨浪萍撰写的报道,与家中留存的军功章、老照片一起,拼凑出席德彰不为人知的一面。

报纸上的文字,将时间定格在1950年冬的长津湖。在下碣隅里的一次攻坚战中,我军前进的道路被敌军一个坚固的石头碉堡封锁。作为爆破班长的席德彰主动请缨,在冲向碉堡的途中被炮弹炸伤膝盖。报道如此记载:“他使劲把伤口缠住,爬着前进……在二十米的距离里,他晕倒了两次……终于,他爬到了碉堡窗前,用牙齿咬开保险盖,把四颗手榴弹从窗孔扔进去。”

巨响过后,障碍被扫除,席德彰因失血过多昏倒在雪地里。

战斗结束后,他与四名伤员掉队。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他们靠嚼树皮、吞雪块充饥,在雪地里爬行了两天两夜,最终在咸兴附近追上了大部队。

因腿部炮弹伤和严重冻伤,席德彰被送往后方医院。医生为防止伤情恶化,建议截肢。他听后坚决拒绝:“锯了腿,我还怎么上战场?”最终,医院尽力保住了他的腿。伤愈后,他被评定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一年后,当得知国家经济困难时,他又带头申请降低自己的伤残等级,将待遇主动改为三等甲级。他在申请中写道:“国家难,我们当军人的,更要替国家分忧。”

由于事迹突出,他荣立二等功三次,获评“战斗模范”两次,并荣获“战斗英雄”称号。

然而,1954年转业回到地方后,席德彰将所有的功勋荣誉都收了起来,极少对人提及往事,包括自己的子女。

家人回忆,老人一生虽然话不多,但却非常友善,从不愿给人添麻烦。对外,也只说自己参加过当年那场战争,却从不提及过多细节。晚年时,当被问及战场上最难忘的经历时,这位坚强了一生的老人,在谈到战友牺牲在自己怀里的情景时,泪流不止。

英雄无言,但历史会留下印记。这份来自72年前的报纸,让家人终于读懂了外公的沉默,也让一段关于顽强与奉献的记忆,得以被看见、被铭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施秋

责任编辑: 小真
扫一扫 关注西征网

扫一扫 关注西征网

西征网 xizhengw.com

感谢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注:手机浏览器不支持微信支付。如需使用微信支付,请先将文章分享到微信,再打开文章进行打赏。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