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时事评论 >浏览文章

导读
高考前夕,某市一位退休了的市委副书记发文,对自己高考的历程进行回忆,他原是一名公司搬运工,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两次高考后终于如愿考入一所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当过记者,退休前任市政协主席。

  高考前夕,某市一位退休了的市委副书记发文,对自己高考的历程进行回忆,他原是一名公司搬运工,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两次高考后终于如愿考入一所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当过记者,退休前任市政协主席。他说,自己正是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在即将高考的日子里,以此文送给莘莘学子!

  这位市委副书记的这篇文章,成为高考期间网上热文,其故事本身也是很感动人的。一位经历过高考的退休高级官员,面对就要高考的同学们,讲述了38年前的高考经历,并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由做搬运工走上了为政之路,官至市委副书记。如果这作为一个励志成才的故事讲给同学们,绝对是经典的好故事。但高考之际,以此作为高考改变自己搬运工命运、走上为官之道的典型,来渲染高考的重要,故事读来就让人感觉不是那么中听了。

  不是吗?这位副书记确实是一位高考改变命运的幸运者,他没有读过高中,但凭着自己的执着与坚强,参加了38年前的高考,并成功步入高校大门,后来又成功走上为政之道。可在现实中,有多少像这位副书记一样的幸运者?显然,考取大学者千百万,有如此改变命运的人却是少而又少。相反,在大浪淘沙中,不少当年考取名牌大学的优秀者,却被淘汰下来。

可见,高考改变命运,与功成名就,特别与为政做官,并没有直接关系。实际上,做官员、或当名人也是机遇加努力的结果,未必读大学就能做官当名人,而那些连高中没读过、甚至连小学都没读完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成可改变命运,功名盖世。想象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们,有多少是高学历的?想想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年在中国弄个“院士”的资格都不够,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却还是无资格评上院士。可有多少院士能够像袁隆平、屠呦呦一样对社会有杰出贡献?

其实,渲染高考改变命运,不但是一种不公平,而且含有歧视之意。就参加今天的高考来说,考生900多万,必然有金榜题名者,也有名落孙山者,难道金榜题名就意味着改变命运走向成功,名落孙山者、还有更多连考场都没上的人,就命运不可改变了?这对名落孙山者和更多不能上大学的人们来说,实在有点歧视。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之危害,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处处拿学历来说话,也形成了真正的就业歧视,实际上一些人的命运被人为阻隔。

事实上,自古以来,成才的道路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古时,读书为做官,那真正是为了改变命运,所以才有了范进中举的故事。今天,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但读书不止于高考接受高等教育,自学成才者也伟大。但究竟是不是高考就能改变命运?科学地讲,不是高考改变命运,而是知识改变命运。我们看到很多成功者,并非大学生,有的仅是小学毕业,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知识。

  今天是知识时代,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我们需要知识性人才,但知识性人才不能限制在搞学历上。我们更不能把高考看作是改变人生命运,国家发展,需要有人当国家主席,也需要有人当普通劳动者,不论职位高低,他们都是国家需要,国家的命运才是每个人的命运。所以,不要太渲染高考改变命运了,对学子们并无益处。渲染高考改变命运,让“高考改变命运论”盛行,实质是国家教育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

责任编辑:春风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