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热映,日本人破大防,杀人凶手不安,就说明我们拍对了

孤烟暮蝉 来源:西征网 时间:2025年07月30日
《南京照相馆》热映暑期档,日本网民惶恐不安破大防。杀人凶手越是面红耳赤,就越是说明我们的电影拍对了。

《南京照相馆》热映暑期档,日本网民惶恐不安破大防。杀人凶手越是面红耳赤,就越是说明我们的电影拍对了。

看来《南京照相馆》要成为今年继《哪吒2》之后的又一个国产电影大爆款了。据大公文汇网报道,自7月25日公映以来,《南京照相馆》的票房和口碑双双走高,截至7月27日,电影票房累计已突破4亿元,位居单日票房榜首,创下过去3年来暑期档战争档影片票房新高。此外,相关票房预测数据显示,《南京照相馆》的最终总票房可能会突破31亿元。




我不敢说《南京照相馆》是我有生以来看过的最好的抗战电影,但它绝对称得上是所有涉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中出类拔萃的一部。以往的同类题材电影,比如《南京!南京!》或《金陵十三钗》夹带不夹带私货什么的我们都不说了,或多或少都沾一点猎奇的气息。《南京照相馆》是罕见的、近10多年来为数不多的、甚至可以说是仅有的一部,把主要对焦镜头完全给到了南京老百姓的群像上的电影。

这部电影没有为了反思而反思的矫揉造作和故作深沉,其反战内核也是中国式的而非西方式的——我们是受害者,受害者的反战就应该是“以戈止武,以战促和”,而不是什么连放个屁都不敢说自己臭的“人皆有罪,战无辜者”。

《南京照相馆》是一部好电影,好就好在它拒绝了以往那种刻意给加害者保留最后一丝所谓“人性”的叙事手法。《南京照相馆》没有安排日本士兵的良心发现,也没有用所谓的“战争创伤”为侵略者的暴行开脱——杀人凶手就是杀手凶手,屠杀暴行就是屠杀暴行。谁和侵华日寇这群畜生不如的人间恶鬼是朋友?你们甚至连死去之后重入六道轮回的资格都没有,只配被不可控核裂变反应点燃的30万摄氏度高温烧得形神俱灭。




在南京大屠杀的血泊中,每一个侵略者都是加害者,没有什么恻隐之心,没有什么网开一面,没有什么悲天悯人,有的只是杀人凶手们那一张张被掩盖在所谓“中日亲善”的画皮之下的狰狞鬼脸。

影片中的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顶着贵族“文青”的光环,却用镜头贪婪地记录斩首、虐杀中国平民得来的“军功”。为了给所谓的“中日亲善”宣传照取材,甚至不惜纵容中国婴儿被日寇活活摔死。他对主角阿昌假惺惺喊出的“我们是朋友”,不过是需要冲洗照片时的权宜之计,等照片洗出来了,转头就给两张通行证标上“必杀”的暗号。

伊藤秀夫这个角色,他的和善完完全全就是被精心设计出来的虚伪。当这种虚伪被戳穿的那一刻,所谓之“个别参与了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士兵可能还良心未泯”的弥天大谎,也就不攻自破了。我们所有人都清楚,但是参与了南京大屠杀的鬼子就不可能有好人——但凡有人良心未泯,他要么是早早就加入到反法西斯的队伍中来,要么就应该在南京城破前后以死谢罪了。除此之外,我不接受任何一种为屠宁日寇洗罪开脱的解释或说法。

我个人非常喜欢导演申奥对伊藤秀夫这个人物的性格处理,在我有限的记忆中,他似乎是第一个敢把“屠宁日寇全员恶人”这个事实掰开来、揉碎了,亮亮堂堂讲给我们所有人听的导演。




身为受害者的后人,我们胸膛里流淌的血液,和当年惨死在南京城下的无辜同胞是一脉相承的。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和他们的处境对调过来,你们觉得今天的他们会轻易原谅这群屠杀我们的人间恶鬼吗?我相信他们是不会的。所以我们自然也没有理由替无辜蒙难的他们给加害者开脱,因为这种行为的本质就是背叛。

《南京照相馆》绝不是一部奔着拿西方奖项去的电影,也不存在什么因为担心“友邦惊诧”和“国际观瞻”而畏手畏脚的地方。所以这部片子你在看的时候可能会很难受,难受得想死,但是你在看完之后,不会有反胃恶心的感觉,因为它血色苦难的裹尸布下包裹着的并不是猎奇,而是真正的悲悯。我后来在社媒平台上看到有句影评,觉得说得特别好:

“走出影院大门,我看到如今祖国的山河新颜,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彩蛋。”

【《南京照相馆》在华热映,你们日本人心里没鬼慌什么?】

为什么?有人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那场战争结束到现在都80年了,我们却还要反反复复地去审视那段不堪回首的苦难岁月?关于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种答案,但是对于我来说,我的回答会非常简明:因为杀人凶手从未为它们的弥天罪孽付出应有的代价,也从未替它们的昭昭恶行作出过发自肺腑的真心忏悔。

从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到投机政客连年参拜靖国神社,再到如今公然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甚至以此为据大肆鼓吹“日本拥核论”和“对华核威慑论”。设想一下,如果不是因为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军力足够强大,那群躲藏在日本列岛上不停向我们蒲扇阴冷恶意的加害者后人,他们会有那么“好心”,直到现在还只是冲我们口嗨几句吗?

至少我是不相信,我只信狗改不了吃屎。而日本网民,尤其是日本网络右翼那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格言论,则一次又一次地验证了我的这个刻板印象。

7月25日,也就是《南京照相馆》在中国内地公映的第一天,日本东京电视台(TBS)就在它们的官网上刊登了一篇专题报道,这篇报道有一个乍一看似乎没啥毛病,但仔细品品却全是恶臭的私货气息的标题:

《一部讲述“南京事件”的影片<南京照相馆>,日前在中国上映。该片的上映时间,正值中国国内反日情绪高涨的大背景。如此强烈的反日情绪,令各方倍感不安。但中国也有一些声音强调了对日关系的重要性:“铭记历史记忆固然应当,但珍惜今日和平更加重要”》




为什么我要说东京电视台这个标题私货气息满满呢?其一,它没有使用“南京大屠杀”这个唯一正确的历史表述,而是用了日本人最喜欢用来混淆视听和淡化血色的“南京事件”一词;其二,故意强调《南京照相馆》是挑在“中国反日情绪高涨”的大背景下上映的,言外之意就是在揶揄制片方有意“吃人血馒头”;其三,故意忽略中国的主流民意,在众多观点中只突出“强调对日关系重要性”这一种声音。

除了标题里的私货之外,这篇报道在正文部分更是恶臭不堪。具体怎么个恶臭法,我在这里摘读几段原文,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一下:

“鉴于该片的上映,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已于本月呼吁在华日人,警惕中国民间日益高涨的反日情绪。”

“一些中国舆论场上的意见领袖在看过挂片之后,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其中有一位网红是这样说的:‘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剩下的只有仇恨。我们根本无法与日本人共存。’东京电视台联系了这位网红试图进行采访,但没有收到对方的回复。”

“但也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对日本抱有如此强烈的仇恨心理。比如,在该片拍摄地南京出生并长大的、日本三菱公司大中华地区在宁合作方,现年30岁的B先生。B先生经营着一家运输公司,因为同日本企业有业务往来,所以非常重视与日本的关系。B先生说,‘虽然中日之间存在历史问题,但日本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支持。日本确实应该正确认识过去的侵略历史,但关键还是在于互相交流,而不是极端抨击。我看了《南京照相馆》的点映,但是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受并非‘怨恨’。因为我相信,不仅中国人民,日本人民也曾是法西斯主义的受害者。因此,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牢记历史,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东京电视台这篇报道的满打满算还不到1000字,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都给到了这位B先生。我不知道日本人是从哪儿找来的这位B先生,但是我在看到他和日本媒体说出来的这番话的时候,总有一种非常渗人的感觉,仿佛一万只蟑螂在身上爬。

那一刻我想起了《南京大屠杀》里给伊藤秀夫当汉奸翻译的王广海。想起了王广海在忽悠他姘头时两人的那番对话:

“别摆弄你的旗袍了,很快大家都穿和服了。我们再忍一忍,很快战争就结束了,那时候日本人的天下,我们这样的人就可以大有作为。日本人对我一向客客气气,你给日本人唱戏,我给日本人翻译,日本人是尊重艺术家的!”

“那日本人要是输了你怎么办?我们不就成了汉奸了?”




“日本人怎么可能输?你看看,从甲午,到庚子,再到满洲,日本人什么时候输过?再看看中国,一盘散沙!当兵的相互说话都听不懂,就这样还想打败日本人?”

对于王广海这个角色,导演申奥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有一段评价是这么说的:

“汉奸是一群非常标准的投机分子,利己主义者,求生欲很强,以及缺乏信念感、缺乏家国情怀,他们会选择出卖国家、出卖同胞,但是他们绝不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他们自以为是站在了正确的队伍中。”




我本以为《南京照相馆》只是一部电影,王广海只是剧中一个虚构出来的角色,没想到如今在日本媒体上见着活的了。事实证明,无论中国相比日本是强是弱,我们的社会上任何时代都不缺乏王广海这样人,搞不好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南京照相馆》的南京点映式上。

【原谅的前提必须是认罪,没有伏法背书的宽恕,连一文都不值】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这么说未免过于刻薄了,也不够“理性客观”。人家B先生说的也没错啊,提倡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有什么不对的?人总不能抱着对历史的仇恨就这样一直过下去吧?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中国人民也曾是法西斯主义的受害者。我希望每个日本人都能牢记历史,珍惜两国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这话是从一个日本人的嘴里说出来的,我想我的言辞应该不至于这么激烈。

但是很遗憾,在东京新闻那则报道评论区下方的80多条日语留言中,我愣是没看到有一个能和B先生产生共情的日本网民。我只看到了80多个伊藤秀夫,他们在面对21世纪的王广海时,那一张张既虚伪又丑陋的嘴脸,和他们当年的先人并无任何质的区别:

“我无意否定历史,但关于南京大屠杀,中国声称有30万人遇难。然而,根据资料显示,日本占领南京时,城内人口只有20万,而且被日本占领后人口还增加了呢。这让整个南京大屠杀的说法变得可疑。中国和韩国政府有个共同点:为什么它们要通过电影和媒体大肆煽动反日情绪呢?”




“说得没错,据说当时南京城内只有20万居民,而且在日本军队驻扎后,治安好转,人口还回流到20万以上。南京城面积250平方公里,简单算来,直径18公里的圆形区域也很大。在12月的严寒冬季,新月的漆黑夜晚,身穿厚重冬装、背着沉重背包的日本士兵能做什么呢?那个时代又没有重型机械,现在处理疫病牲畜都费劲,更何况当时还有西方人居住,却没有目击到20万具尸体。当然,战斗中的尸体是有的。当时日本军队还有余力,军纪严明,也很在意国际社会的看法。这样的说法不是很奇怪吗?”




“网上常有人说‘日本人不会做非人道的事’,但我认为这种观点没有根据。纵观人类历史,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曾对‘敌人’使用暴力。在组织和群体的‘大义’面前,个人的生命和人权往往被轻视。我对只强调日本军队非人道行为的做法感到不安。在当时的中国大陆,外国势力、赤党、国民党、军阀混战,双方都可能是加害者,也可能是受害者。每个人都应该警惕,不要被对自己有利的偏见或宣传误导。”




“据说,中国将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人数与广岛原爆的死亡人数对齐。截至2025年,广岛的累计死亡人数约为30万,这与中国声称的“30万人遇难’相符。这显然是宣传手段,而美国也乐于看到南京的受害者人数与广岛相当。最近在美国出版的书籍也继续宣扬这种说法。”




“据说,在‘南京事件’前夕,红十字会调查的南京人口为20万。日本军队进入南京后,红十字会的调查显示人口增至30万。事件当天,外国媒体也在南京,但没人目击到屠杀现场,甚至毫不知情。一个只有20万人口的城市,怎么可能屠杀30万人?而且在屠杀现场,人口反而增加了?当时的日本军队补给不足,根本没有多余的子弹用于屠杀。所以说白了,‘南京事件’不过是个虚构的宣传事件而已。”




“最近的日本人普遍不相信日本军队在南京犯下的暴行呢。日本政府作为日本人的代表,应该明确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告诉他们所谓的‘南京事件’根本就不存在,这完全是中国人自己杜撰出来的。”




另外,也是在最近,在日本民间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日本极右翼小党“参政党”在近期的日本议会选举中崭露头角,一举拿下14个议席。这个极右翼小党不仅极端排外,而且还在历史问题上公然采取法西斯立场,否认慰安妇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二战中日军在亚太各地犯下的累累罪行,指责中韩两国在教科书中故意渲染“反日文化”,甚至还鼓吹要“自主拥核”。




我不反对中日关系向前看,但这个“向前看”必须建立在“日本应该切实到认识过去的侵略历史”这个大前提之上。那么问题来了,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有切实到认识他们过去的侵略历史了吗?至少从日本网民的死皮赖脸和“参政党”的嚣张跋扈来看,我是一点没感受出来。

想当初日强中弱,你们的祖先侵略了我们的家园,屠杀了我们的祖先。现在时过境迁了,轮到中强日弱了,我们身为受害者的后人,非但从来没有听到过加害者子嗣哪怕是一句发自肺腑的认罪忏悔,它们反倒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替它们的恶鬼先人洗罪开脱,还倒打一耙把脏水泼到我们身上。




你要我在这种情况下和那群加害者的后代“放下过去向前看”?凭什么?你王广海有这本事干嘛不去劝日本人去?为什么要来劝中国人?现在是中国军队兵临东京城下了吗?

历史遗留问题如同定时炸弹,只要这颗炸弹一天不拆,中日关系就注定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向前看。无论是80多年还是现在,每一个时代的伊藤秀夫和王广海都在提醒着我们:我们和他们,从来都不是朋友。直到付出应有的代价之前,侵略者和加害者都不可能真正化干戈为玉帛。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一条底线:对侵略者的纵容,就是对受害者的背叛。原谅的前提必须是认罪,没有伏法背书的宽恕,连一文都不值。


责任编辑: 小之
扫一扫 关注西征网

扫一扫 关注西征网

西征网 xizhengw.com

感谢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注:手机浏览器不支持微信支付。如需使用微信支付,请先将文章分享到微信,再打开文章进行打赏。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