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时事评论 >浏览文章

导读
南京大屠杀八十年,举国公祭,空气中弥漫着感伤!人们哀悼亡者,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祈愿和平!

  南京大屠杀八十年,举国公祭,空气中弥漫着感伤!人们哀悼亡者,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祈愿和平!

  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总有一些人,低贱的炫耀自己的无知、无耻!

为什么一千年前的五胡乱华、四百多年前的扬州十日等与南京大屠杀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认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和最终形成的全过程!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华夏大地上生存繁衍至今的人们,会自称中华民族?或者说,什么是中华民族?

  这个问题在许多人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思考的价值。有人说,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它无非是对中国境内各民族的一个总称。

  但是,人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世界上存在着不少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它的成员彼此可以承认是同一国家的国民,却未必在民族认同上有一个共同的总称。

  古代西方的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但一朝土崩瓦解,它的国民从来没有自称罗马民族或奥斯曼民族;近现代的“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的国民,曾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等地区的居民,但是他们从未形成不列颠民族;当代的美利坚合众国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居民主要由不同历史时期迁入的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号称民族融合非常成功,但是现在看来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反而是种族问题愈演愈烈。

  可见,中华民族这个大家普遍认同的总称,并不是任何国家都会自然产生的各族人民当然的统称,更不是人为制造出来或宣传出的名词,而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中央文献研究室金问及教授经多年研究指出,构成一个民族一般需要两个要素:第一,它是历史的产物,是特定人群相当长时间生活在同一地域或环境中,建立起密不可分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共同的心理状态、风俗习尚、语言文字,从而产生有别于其他人群的特殊的凝聚力量。

  第二,它是心理认同感,这个人群的成员之间,经过长期的相互沟通和密切交往,形成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包括对过去的共同回忆、今天的共同利益和未来的共同命运。

  民族并等同于种族,血缘在民族构成中有一定影响,但远不能起决定作用,当代几乎没有只由同一血缘组成的民族。一般情况下,民族是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进程中,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社会解体后通过文化连接,一步一步形成的。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叫做稳固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客观上,中国的土地自然地形成同周围隔离的相对完整的单元。北面是人烟稀少的沙漠戈壁滩;西面南面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等崇山峻岭;东面是大海。内部则是一片足够广阔的空间,特别是黄河长江两大河流横贯中国大陆的东西,无数支流促成内部各个地区间便于长期交流以至相互融合。主观上,中国的历史上尽管也存在民族冲突和民族压迫,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强调整体、综合、和谐,而又尊重事物的多样性,一直有着“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和而不同”这些理念,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留下无法抹去的烙印。

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前一阶段是几千年来的历史演进,后一阶段是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共同斗争中形成的自觉的认识。

  占中华民族人口最大多数的汉族,所以能绵延不绝,成为当今世界上人数居第一位的最大民族,也是由许多原来并不相同的民族或部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后融合而成的。费孝通先生把它称为“多元一体”,放眼世界,这种现象是极为独特罕见的。

  有文字记载的东周开始,汉族正是许多未必出自同一血缘的种族融合而成。这种民族大融合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有两次,时间长达几百年。

  一次是春秋战国,一次是魏晋南北朝。同他们相对应,前一次经过秦的统一接着出现汉代的大帝国。后一次经过隋朝的统一接着出现唐代的大帝国。

  中国历史上所说的汉唐盛世也好,文景之治也好,贞观之治也好,都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果。汉人唐人的名称也是这样来的。

  据云南大学绘制的一张有关中国人基因状况的图表,研究表明:中国北方汉族同北方少数民族基因接近的程度超过了中国北方汉族同中国南方汉族相近的程度。同样,中国南方汉族同南方少数民族基因相近的程度超过了同北方汉族相近的程度。

  这说明不仅汉族是由许多原来不同的民族融合而成的,而且汉族同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长期的交往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血缘在构成不同民族中起到的文字作用有限。

  清朝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功绩,正是它奠定了中国的疆域。当我们说外国侵略者从中国侵略割取哪些土地时,不是从汉唐或者元明的疆域来比较,而是清朝的版图来说的。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如由满族构成,尽管国内享有种种特权,对有些少数民族曾进行过残酷的镇压。但总体上来说,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康熙乾隆对汉文化的极端重视大家都熟悉。中国历代几乎都修筑长城来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包括少数民族建立的金政权,经常如此。康熙皇帝却说他不修长城,而在关外的承德修了避暑山庄,用文化和经济政治手段融合少数民族。

  我们的祖先,对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还表现在,当西方列强在地理大发现后走遍世界,掠夺殖民地时。他们在非洲美洲,印度等地都是先在沿海某个口岸站住脚,然后利用当地小邦林立的弱点,各个击破,最后把他逐步吞并为自己的殖民地。

  他们来到中国时,葡萄牙人到了澳门,西班牙人到了基隆淡水,荷兰人曾占领台湾三十八年,英国人也早来中国沿海试探。但他们面对的中国,不是那种小邦林立的局面,而是一个统一的大国,难以故技重施。中国没有被列强分割沦为他们的殖民地,我们不能不感谢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就是民族认同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强力侵占中国的东北。日本也把中国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并不区分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者等等。

  东北各族人民面临的共同的命运,而且单靠哪一个民族都不足以阻抗日本的侵略。当时流行的《流亡三部曲》中唱道,“说什么你的我的?分什么穷的富的?敌人杀来炮毁枪伤,到头来都一样。”

1935年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发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呼喊,正是日本侵略者大大增强了中国各族人民不分你我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暴行,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这种认同感!这样的暴行与民族融合过程中的其他战争和纷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是日本侵略者对我亡国灭种的屠杀激起的全民族反抗!

  如今,中华民族所以能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公认的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不是以任何个人的意志所左右的,是因为长期地生活在同一地域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经济文化联系,有共同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包括对过去共同的回忆、今天共同的利益和未来的共同命运,这是一种有别于其他人群的特殊的关系和凝聚力量,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精神原点和自信源泉。​​​​

注:本文是西征网独家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西征网,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

责任编辑:春风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