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时事评论 >浏览文章

导读
共享单车首次入川,一年多来,上下班“最后一公里”骑行共享单车已经成为王小敏的生活习惯。今年1月25日,滴滴自有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又在成都上线。它给出行的人们尤其“上班族”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因共享单车太多、停放太乱,甚至堵住了地铁口、侵占了人行道等负面影响遭网友吐槽。

  2016年11月,共享单车首次入川,一年多来,上下班“最后一公里”骑行共享单车已经成为王小敏的生活习惯。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吐槽共享单车太多、停放太乱,甚至堵住了地铁口、侵占了人行道。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寇纲认为,不能简单“一刀切”地限制投放,应依靠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我省城市共享单车合理投放区间进行科学测算,寻找一座城市内共享单车与骑行者的合理配比。同时,通过电子围栏,设定虚拟停车框,限制用户乱停乱放。(1月30日 新华社)

  2016年11月,共享单车首次入川,一年多来,上下班“最后一公里”骑行共享单车已经成为王小敏的生活习惯。今年1月25日,滴滴自有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又在成都上线。它给出行的人们尤其“上班族”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因共享单车太多、停放太乱,甚至堵住了地铁口、侵占了人行道等负面影响遭网友吐槽。

  究其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是随意停放导致无序占用公共空间。共享单车“无桩”的运营模式给用户更多的停车地点选择自由,也成为其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虽然企业规定单车需停放在制定停放框格内,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众随意停车导致占用人行道、公交站台等公共区域等现象十分普遍。

  其次是缺乏对民众行为的有效监控。当前,各共享单车企业只是对单车停放位置、使用人群等都有相关规定,但由于缺乏对民众行为的有效监控,同时,民众信用体统不完善,失信违规成本较低,市民素质有待提升等多种因素,导致用户违规使用共享单车现象十分普遍。

  再次是配套规范未能及时跟进。目前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迅猛,单车数量及品牌持续增加。然而,企业和相关部门对共享单车规划及规范没有跟上,导致各类乱象层出不穷,各类共享单车投放量急剧上升,城市空间资源和城市交通管理相协调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显著。

  另外,城市执法管理难度较大。共享单车因乱停放、侵占盲道等经常被大量举报,但处罚违章停车的行为是罚款或者扣车,给城市执法单位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对其违章行为更难以测量。

  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产物,极大便利了绿色出行和共享资源。但由于规划管理不到位,出现了许多乱象。当今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的时代。求解民生考题,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是应有之义。只有把为民、便民、利民的办好才算好,让民众满意。

  “疯长”的共享单车,该怎么“打理”?笔者建议,尽快完善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慢行系统的规划建设,解决城市慢行系统中行人、单车、电瓶车的路权分配,明确单车停放区域、行驶规则等,在维护共享单车方便、快捷等特点的前提下,确保慢行系统各要素运行有章可循,防止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变成了阻挡“最后五十米”交通。尽快出台共享单车监管细则。政府明确相关部门对共享单车的监管职责,出台相关监管细则对用户、运营商、破坏单车者进行指导及约束,规范用户行车及停放秩序,同时明确运营商、人、车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如单车出交通事故人、车与运营商间责任界定问题,促进共享单车市场良性健康发展。尽快完善用户诚信体系。推动企业建立更加完善严格的信用积分系统,激励用户规范骑行并举报违规行为,鼓励更多用户参与到监管当中。尽快将违规用户纳入政府交通违法平台,加大用户违规成本,保证车辆规范停放,不影响行人、机动车正常通行。除此,还要加大宣传提高全民素质。通过媒体宣传、举办活动、违规曝光等方式,加大对共享单车使用规范及交通安全的宣传,提升全民素质,共同营造守秩序的共享氛围。

注:本文是西征网独家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西征网,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

责任编辑:花花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