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时事评论 >浏览文章

导读
“两会”期间,习主席参加山东代表团时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两会”期间,习主席参加山东代表团时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习主席的这段表述,生动流露出习主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大爱情怀,也为各级干部履职干事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功成不必在我,体现的是觉悟境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少数为官者政绩观不正确,工作指导有偏差,重显绩、轻潜绩,眼睛盯着上面、忽视下面,做事原则不顾长远、只顾眼前,评价标准不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只看领导认可不认可。正是因这些错误思想认识,有的人上任之初就急着踢出“头三脚”,不顾实际烧出“三把火”,不但不愿、不肯接前任的“包袱”,就连前任推行的合乎实情的理念、行之有效的做法、科学合理的规划,也是立即中断、另行一套;有的迎合上级领导,下应景之功,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短时间能看得见、显绩效的工作热情很高、积极推进,对人民期待、有益人民的事情却因见效慢、不可见而敷衍塞责、能拖就拖;有的私心太盛,忘了“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做官只图个人仕途,把任职作为提升跳板,导致心中没有群众,工作心不在焉,作风拖拉散漫等,这些体现在“八项规定”之前,就是捞政治资本,出现人身依附、贪污腐败,“八项规定”之后,有些事不敢、不能做了,就消极怠政、不作为。因此,为官者首要的是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全身心的、心无杂念的、以一切以人民群众着想的责任担当投入到各项建设发展中。

功成不必在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常讲,功成不必在我的后一句是:成功必定有我。这蕴含了一种态度、一种决心、一种豪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什么事都要去干、都要盲目地跟风而上、都要打破头去争抢。实际中,我们发现类似的反面例子比比皆是。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为了引来“金凤凰”,不惜以污染环境、牺牲人民健康为代价,可能短时间内也确实提高了人民收益,但数年后却又花费更大代价进行治理,并因污染问题阻挡了其它企业入驻,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进程,损害了几代人的利益;有的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着“任务式”心态,习惯于送米、送面、送油,合个影就走,流于形式,没有嘘寒问暖,没有真情关怀,结果不仅没有密切与群众的关系,而且广受诟病,被群众排斥。说到底,为官者为人民谋福祉,需要谋事干事、主动作为,但作为里面既要求有所为,也包含着有所不为。对于群众急需的、想要的、期盼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排除万难想办法,想方设法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办到群众心窝里、心坎上;对于那些群众有疑惑的、不合意的、甚至反对的事,要加强研究认证,查找问题原因,确实是利长远而群众一时不理解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容易给群众带来损失的要尽量弥补,确实是考虑不周全、设计不科学、群众不满意的项目该停则停,该返工就重来,该问责绝不手软,绝不搞推诿扯皮、敷衍塞责。

功成不必在我,需要一以贯之践行。做一件好事不易,任期内坚持干上几件好事更难。特别是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当下,做好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事情,更是难上加难。这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好,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非得下长功夫、苦功夫不可。办事过程中还可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困难,有的出现的问题十分棘手、有的遭受群众的不理与非难、有的眼见曙光却碰上了“最后一公里”的“梗阻”等等。这些都极易影响大家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一旦放弃就可能功亏一篑。所以,习主席特别强调,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因此,为官者要树立“好事办好”的理念,只要是有益人民的事、利于长远发展的事,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干下去,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真抓实干,抓到点子上,做到关键处,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扎扎实实的作风,确保工作成效,赢得群众满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不乏“功成不必在我”的好干部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县人民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他的临终遗言是“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孔繁森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工作期间,年近50岁的他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精神,几乎跑遍了阿里所有的乡,茫茫雪域高原处处留下他深深的脚印。杨善洲作为一名老领导,以“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为初衷,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的林场,并无偿捐赠国家。这样的典范还有不少。走进新时代,特别是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对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也更需要为官者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觉悟和担当。

责任编辑:主角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