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时事评论 >浏览文章

导读
1972年12月,江南已入冬。浩浩荡荡的送行队伍成了这萧瑟冬日里的一抹风景。简陋的站台上,人潮涌动。新征入伍的解放军战士身背行装、胸戴红花,挥手告别家人登上了北上的列车……我的父亲(作者供图)我的父亲

  1972年12月,江南已入冬。浩浩荡荡的送行队伍成了这萧瑟冬日里的一抹风景。简陋的站台上,人潮涌动。新征入伍的解放军战士身背行装、胸戴红花,挥手告别家人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我的父亲(作者供图)

  我的父亲就是这群朝气蓬勃年轻人中的一位。他们乘着从江南水乡驶向大西北的列车,赶赴“黄河之都”。未来,他们将在黄土地上倾注一腔报国之志。

  哪一代的先进青年都一样,都有着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和担当。像我父亲这辈人,他们更多来自农村,或许没有太高的学历,不能像优秀知识分子一样,以赤子丹心写下彪炳青史的功绩。但面对国家,他们胸中同样奔涌着建设祖国的澎湃激情;肩上担负的,是一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70年代初期的农村,像父亲这样年轻力壮的青年人,是挣工分的好劳动力。从征兵工作一开始,父亲就偷偷跑去报名。之所以要“偷偷”,是怕家里人不同意。当时家中情况很特殊,几个姑姑还小,大伯身体有缺陷,爷爷的头痛病时常要发作,其实家里就靠父亲一人撑着。这根“顶梁柱”如果走了,那么生活的重担谁来挑?

  纸是永远包不住火的。体检都合格后,乡里的人武干部找上门来了解情况,奶奶才知道这一切。从没想到,我那位善良坚毅的奶奶,在家庭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没有阻挠父亲走向军营的脚步。她甚至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只是淡淡地说一句:“都在家挣工分,谁去打战,谁去保国家?让孩子去,我能扛。”

  有一种悠悠爱国情怀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一种拳拳报国之心叫“让孩子去,我能扛”。也许正是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不计得失的赤子心肠,成就了父亲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再苦,也要苦自己,不能影响国家;再累,也是累自己,不能拖累国家。是这样一种朴素的家国情怀,以大国永远高于小家的朴实境界,体现出普通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其实,那一年的列车上,还有另一个人,我丈夫的父亲,也是我爸爸。

  一直以来,人民解放军身上那种兼具刚健姿态、英雄血性、爱国热忱的气质,深深吸引着一代代人。同样来自农村,同样来自水乡,和所有的青年一样,爸爸也有一个梦想,希望能横戈马上行、沙场建奇功。那一趟列车上,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的战士,镇守在中国西北边防线上。

爸爸和他的军功章(作者供图)

  他们所在的连队,是英雄的连队;他们的英雄连队,都有每一位战士的功劳。

  “战斗模范红三连”这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集体荣誉感早已融进了他们的血液,无时无刻不在为他发扬光大的传承而自豪。参加云南老山前线八里河战区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里,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最后以零伤亡的战绩完成了上级的任务;在参加“银南88”战役演习、“西部93”战役演习,抗洪抢险救灾等,都能看到红三连顽强的作风,优良的业绩。

  20多年的军营生活,把一个青涩的青年,锻炼成一名信访干部。转业回地方后,爸爸依然服务群众工作,在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6年2月,七大军区调整为五大战区,兰州军区裁撤。父亲和爸爸先后两次赶去军区,只为完成一个心愿,“回娘家”重温那段军旅岁月。

  “青春年华献国防”,也许我们不会身着绿色军装驻守在祖国边疆,但我们会在各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勇于开拓、自力创新、爱岗敬业。作为老兵子女的我们,生于这个和平年代,生于国家快速发展的时代,一定会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相信我们,会同我们的父辈一样种下爱国情、立下报国志,努力奋斗,不会辜负国家,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

责任编辑:忘川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