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时事评论 >浏览文章

导读
今天是总理周恩来逝世43周年的日子。他是毛泽东同志的好战友,他是亿万人民的好总理,更是人间的真“菩萨”!不仅他的生日、忌日人民缅怀他,平时他也是真正活在人民的心中。

  今天是总理周恩来逝世43周年的日子。他是毛泽东同志的好战友,他是亿万人民的好总理,更是人间的真“菩萨”!不仅他的生日、忌日人民缅怀他,平时他也是真正活在人民的心中。

  他,死不留灰,临终前,要求把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做肥料;他,生而无后,身后没子女,却为烈士存孤续后;他,官而不显,忧国忧民,顾全大局……

  50多年的革命生涯,26年的总理任期,他真正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所以,他离去,虽无子女无财产,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却有一代代人民对他不尽的怀念。他为我们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毕尽了一生,他的丰功伟绩道不完、说不尽。勿忘周恩来,今天,我们更当记住的是他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的问。  “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借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天, 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地。面对租借地里的灯红酒绿,看到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他撑腰,惩处洋人,岂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看到这一幕,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有一天在修身课上,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还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并没有抢着发言,直到校长注意到他,点名让他回答,他才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这句话,22岁的周恩来西涉重洋前往法国,开始了他的游学欧洲、追求真理的新征程,后来积极投身“五四”爱国革命运动,成为了一名革命者,为民族独立解放,为建设新中国建设,奋斗终身,“春蚕到死丝方尽”。

  勿忘周恩来,今天,我们不仅要记住的是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至理名言,主要还是要继承弘扬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追求真理、追求知识、努力奋斗的革命志向与追求。实现民族振兴,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也寄托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希望。所以,坚定信念跟党走,为了民族伟大复兴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就是对周恩来的最好怀念。(贾合祥)

责任编辑:主角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