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时事评论 >浏览文章

导读
网暴有多可怕受害者最清楚,当污言秽语、阴阳怪气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时,没人能想象他们承受了怎样的精神负担,也没有人知道最后是哪条私信、哪个评论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要求网站平台认真抓好集中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治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也指出:“对侵犯个人信息、煽动网络暴力侮辱诽谤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也强调:“从严追诉网络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犯罪。”

网络暴力某种程度上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热播网剧《开端》中对它有一句直白的控诉:他们凭什么在网上随便诋毁造谣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的确,没有人有资格这样做。

某些手握键盘、自诩正义的网友从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挥舞道德大棒的机会。他们群情激愤,或是“秉持”怀疑一切的态度,在患有抑郁症的人表露出极端倾向时大加怂恿;或是凭着个人的流调记录,对感染者的私人生活指指点点;又或是对代表国家站在奥运赛场的运动员恶语相向……

每一句在键盘上敲下的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宛如尖刀的恶语,都在伤人于无形。刀伤人见血,语言伤人不见血,汹涌的语言暴力加诸受害者身上,酿成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网暴有多可怕受害者最清楚,当污言秽语、阴阳怪气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时,没人能想象他们承受了怎样的精神负担,也没有人知道最后是哪条私信、哪个评论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匿名性则加剧了这种心理倾向。于施暴者而言,网络是他们的盔甲,网民这样一种群体身份亦是他们的盾牌,自以为缩在硬壳里,就没人知道他们的面目,不再顾及真实的社会身份、道德准则和规章制度,抱着“法不责众”的态度为所欲为,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愤慨不平,殊不知自己才是真正的跳梁小丑。

有些时候,这些网暴者,现实生活中或许也是个“老实人”。在规则与秩序相对健全的现实环境中,他们不会动则“拳脚”相向伤害他人。然而身处网络空间,约束机制尚不健全,某些暴行得以纵容,甚至一些中间利益者刻意煽动网暴以此谋利,人性放纵的一面就被激发了。

事实上,不少网络暴力的背后都存在黑产或幕后推手的恶意引导。在一些无良自媒体、平台的利益公式里,情绪化乃至偏激性的表达,能激起更多人的讨论“热情”,进而引来更多流量,提升用户活跃度。于是乎,群体对立被漠视,互撕互黑也被放任自流,更有甚者推波助澜,导致网络暴力愈演愈烈。此前就有因为平台的姑息纵容,一些MCN机构刻意煽风点火,把小矛盾炒作成了大矛盾、大热点,在口水风暴中赚得盆满钵满。种种事实让人不禁要问:算法推送、精准营销灵光如斯,怎么一到权益保护、止暴制恶上就技术失灵了?

当然,网络暴力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完全消除并非易事,但这绝不是任何一个主体推卸责任的借口,尤其是网络平台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如此大的用户体量不仅意味着金山银山,更是意味着责任如山。有利益、有流量,就蜂拥而上;谈把关、谈责任,就避之不及,固然不能如此。每一起网暴的代价都是惨重的,打击网暴是社会共识。

网络空间从来不是法外之地。改变互联网生态,建立更稳定、更有预期感的网络秩序,架起网络规则的“防火墙”和“高压线”是必要举措。技术手段只是措施之一,还需多管齐下,引导广大网民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让每个互联网参与主体都尽到自己的责任。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让网暴行为无处遁形、无机可乘。

我们期待这些治理之策能有效遏制网暴,也期待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秩序,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为人民谋福利的工具。

责任编辑:搁浅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