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 >直击西方 >浏览文章

导读
盼归,盼归,莫把心揉碎。文物赓续历史记忆,牵动国人情感,维系民族精神,各国博物馆应该是人类文明的荟萃之地,而不是展示侵略成果的“强盗仓库”。对被侵犯的他国文明而言,物归原主决不是慷慨的馈赠,而是迟到的正义,当属天经地义。


⚱️ 你敢信?小偷强盗不光偷抢别人东西,还十分骄傲地把这些赃物公之于众,你要看还得买票,他还千方百计不让你把自己的东西要回去。


 美西方某些国家盗抢他国文物,拒绝追索还说辞堂皇,堪称文化窃贼。

不说也知道,这群强盗就是英国、美国一些自诩文明其实野蛮的文物掠夺者。这些人,历史上通过殖民侵占与强取豪夺劫掠各国文物,现在又利用自身霸权无理阻挠各国的追索努力。早该揭一揭文物霸权的老底了。

肆意抢掠,灿烂文明蒙难

各国文物无不承载着各自灿烂的历史、辉煌的文化,但不是所有文物都有幸安然留在自己的故土。

流失的文物是曾经的殖民者肆意侵略和野蛮劫掠的产物,饱含着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被殖民、侵略的国家与民族的屈辱和血泪。

 近期自媒体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激发了无数中国人对泱泱华夏文明的自豪感,也触动了民众对于那段晦暗、屈辱历史的悲怆记忆,可谓笑中有泪,悲欣交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约有167万件中国文物散落在全球47个国家218个博物馆里,而流落在海外民间的文物更是博物馆里的10倍,主要分布在欧美和日本,几乎涵盖甲骨文、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雕塑、典籍等所有种类。

同样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埃及目前有10万多件文物流散在英、美、法、德等国,被称为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金钥匙”的罗塞塔石碑真品至今仍然流落在外。

 图为罗塞塔石碑,埃及已经追索了200余年,现存英国博物馆

 图为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胸像,来自于埃及底比斯的拉美西斯神庙,现存英国博物馆。 

 额尔金大理石雕原本属于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后被那时的英国驻奥斯曼土耳其大使额尔金带回英国,现存英国博物馆。多国曾要求英国将其归还希腊,但均告失败。图为额尔金石雕局部图。

200多年前,那时的英国驻奥斯曼土耳其大使额尔金七世长年干着损毁、偷盗帕特农神庙雕塑的无耻勾当,造成希腊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国宝流失。而这些珍贵的雕塑现在却堂而皇之地成了英国博物馆(这里指的就是“大英博物馆”,由于“大英”这个词带有强烈殖民主义色彩,本文统一称为“英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甚至还被冠以“额尔金石雕”这个充满强盗烙印的名字。

19世纪末,位于今天尼日利亚境内的贝宁王国惨遭殖民者灭亡,随之遭难的是许多奇珍异宝,它们被无情掠夺,之后辗转流入多国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

 图为非洲西部古贝宁王国被英军掠夺的多件青铜器,现存英国博物馆。

大量文化瑰宝被西方列强在殖民战争中大肆劫掠、打着“文化考察”的幌子被盗卖,灿烂文明与遭遇磨难的民族一样被残暴无情地践踏。


管理不善,珍贵文物蒙尘

2023年8月,英国博物馆被曝约2000件馆藏文物莫名失踪,数量之巨大,涉嫌监守自盗的情况之严重,引发了国际社会关注,令人唏嘘。不少国家再次要求英国博物馆把本属于自己的国宝还回来。

其实,“失窃丑闻”并非首次。据《时代周报》报道,近30年来,仅被曝光的英国博物馆被盗事件就有6次。其中拥有2500年历史的希腊雕像、中国铜镜和盔甲等都未能幸免于难。

2021年,有古董商发现上千件原应被“珍藏”在英国博物馆的藏品,竟挂在购物网站上公然出售,一件价值5万英镑的罗马文物售价仅为区区40英镑,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据报道,英国博物馆库存管理一团乱麻,对文物保存与修复漫不经心。一些文物被随意陈列,没有名字只有编号,甚至缺少基本保护措施。

 2023年9月,一名男子在英国博物馆参观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刻,展品毫无保护措施。

 2023年4月,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举行的一场大展中,作为该馆“镇馆之宝”的中国商代文物青铜鸮尊因游客绊倒而跌落展台,目前损坏程度未知。

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艺术博物馆疏于监管,有人在月黑风高之时趁虚而入,损毁多件古希腊文物。还有更离谱、更令人气愤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甚至将中国明代药师佛说法壁图当作婚宴的装点。

先是依靠殖民手段偷窃强抢,夺人所爱,然后是无情挥霍和损坏,可谓始乱终弃。这些强盗们有何颜面以“全球文物守护者”和“世界遗产保管者”自居?

拒不归还,追索长路漫漫

对流离失所的珍宝,众多文物流失国当然不能无动于衷,弃之不顾。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并正在进行漫长而艰辛的追寻。成立专门机构、建立数据库、外交、司法诉讼、回购或接受国际友好人士及企业家无偿捐赠、开展执法合作……穷尽各种方式,但有一线希望必苦苦求索、不离不弃,因为那不仅是各国的宝,也是根和魂,血泪与荣光。

 2003年11月7日,意大利罗马,工人们正在准备装运埃塞俄比亚的阿克苏姆方尖碑。

埃及曾耗费近两个世纪追索一段于1817年被掠夺的狮身人面像胡须;希腊经历复杂谈判从美国私人藏品中追回161件古希腊文物;埃塞俄比亚在签署协议等多番努力皆无果后,在国际会议上公开向意大利施压才得以追回国宝阿克苏姆方尖碑……

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不懈努力,让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包括《中秋帖》、《五牛图》、圆明园青铜“虎鎣”等,重回故土,重绽光彩。

 2018年12月,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北京举行。

在古代,牛为六畜之一,是兴旺繁荣的象征,代表着五谷丰登和风调雨顺。这是2021年春节期间,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和故宫博物院联合推出的《五牛图》个性化邮票装饰画。

努力是艰苦卓绝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的。但与仍流失在外的海量文物相比,成功追回的只是沧海一粟,文物回家的漫漫长路仍布满荆棘。

美西方千方百计阻挠,利用话语霸权炮制“文物国际主义”,宣称文化财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不能由某个国家或民族独享,试图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在国际上瞒天过海,将霸占他国文物合法化。

欧美7国18家博物馆于2002年联合发布《关于普世性博物馆的价值及重要性的宣言》,声称存放于欧美博物馆的文物已经成为这些博物馆的一部分,主张由博物馆继续持有、展览、收藏这些文物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企图为历史上劫掠文物的行为盖上“遮羞布”,为拒绝返还他国文物炮制“挡箭牌”。

英国博物馆依据英国议会1963年修订的《英国国家博物馆法》拒绝归还文物。自己立法决定文物归属,以国内法设置保护伞,小偷为赃物洗白,十分荒谬可笑。

国际法律层面看,自“1954年海牙公约”开流失文物归还先河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先后于1970年和1995年制定了相关国际公约。但由于“法不溯及既往”,上述公约无法解决在公约生效前因战争劫掠、盗窃和非法出口的文物追索问题。且西方主要文物流入国基本拒不加入上述公约,有的国家甚至在《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等框架下仍百般阻挠文物相关议题的议论。


倒打一耙,正义之声遭曲解

一部饱含家国情怀、正义之声的短剧让英媒“急了眼”,《电讯报》诬蔑《逃出大英博物馆》在中国观众中“掀起了一股民族主义浪潮”,还罔顾短片反映的文物在馆中被随意对待的事实,声称这是对英国博物馆的“嘲讽”。

BBC出头带节奏,顾左右而言他,称中国正继续强化民族认同感,以应对与西方日益紧张的关系,且欲盖弥彰地强调“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并非历史文物,而是由中国玉雕非遗传承人创作的现代艺术品,是英国博物馆近年来最新收录的藏品之一。

 《逃出大英博物馆》主角的原型——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别称:碧玉薄胎茶壶),现存英国博物馆。

《独立报》更是危言耸听,称前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曾呼吁中英建立更紧密关系,而中方要求文物回家,制造紧张气氛,对英方的努力“嗤之以鼻”。

这些媒体不仅不反省自己令人不耻的行为,反而不遗余力污名化文物流失国的民族感情和正义呼声,这纯属标榜独立、自由、公正的美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贼喊捉贼。

取之无道,更应还之从速

盼归,盼归,莫把心揉碎。文物赓续历史记忆,牵动国人情感,维系民族精神,各国博物馆应该是人类文明的荟萃之地,而不是展示侵略成果的“强盗仓库”。对被侵犯的他国文明而言,物归原主决不是慷慨的馈赠,而是迟到的正义,当属天经地义。

当前,文物追索返还日益成为国际共识,国际道义基础持续加强。近日,澳大利亚向中国返还共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1件古生物化石,值得点赞。

 2023年10月,澳大利亚向中国返还共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1件古生物化石,分别为:北朝至唐彩绘陶制人物骑马俑、隋晚期至唐铜鎏金佛立像、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潜龙化石、明清或近现代牺尊和清代发簪。

下一步,美西方等文物流入国应作出公开承诺,尽快将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的文物无偿归还所属国,还清历史欠账,弥补历史罪责,否则将被永远置于历史正义与人类道德聚光灯下,接受灵魂的灼烤。

责任编辑:陶宇航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榜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