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直击西方 >浏览文章

导读
美国又开始数落“言论自由”问题了,不过这次骂的是欧洲。7月22日,美国国务院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在欧洲,数千人因为批评政府而被定罪,‘奥威尔式言论’骗不了美国”。

美国又开始数落“言论自由”问题了,不过这次骂的是欧洲。7月22日,美国国务院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在欧洲,数千人因为批评政府而被定罪,‘奥威尔式言论’骗不了美国”。

先说一下“奥威尔式言论”,这个词语经常被用来隐喻言论管控,其衍生自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他的代表作有《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在西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在现实中的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电脑Macintosh,并拍了一支名为“1984”的广告,中心思想是“网络赋予人自由”,现在普遍把该广告看成“数字世界反奥威尔主义”的旗帜。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批评欧洲的“言论自由”了。今年2月,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严厉批评欧洲的言论自由,斥责他们放弃了西方“基本价值观”;3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布伦丹·卡尔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演讲中警告“欧洲正在威胁言论自由”;5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布了一项签证限制,主要针对参与审查美国公民网上账户的国外官员和个人,鲁比奥特意点名了欧洲,称他们“危害了人权”。


欧洲心里估计挺委屈的,毕竟自己也算美国的“好学生”,向来自诩“民主人权集中地”。这半年来,居然被美国“无差别攻击”,还把自己骂成“极权主义”的典型代表,这岂不是丢了自己“人权大国”的脸了,这以后还怎么去其他国家和地区扯“言论自由”、“民主人权”的大旗?

那美国为什么持续对欧洲发起“言论自由”层面的攻击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欧盟的《数字服务法》。


在7月22日美国国务院社交媒体的贴文中附着一张批判欧盟《数字服务法》的“大字报”,直接把法国驻联合国代表之前发的帖子拿出来“游街示众”。前几天,法国驻联合国代表发贴文宣传欧盟的《数字服务法》,贴文中写着“在欧洲,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观点,但是不能随意传播非法内容”;美国直接把这版软宣文打了一个叉,并怼到“欧盟的《数字服务法》只从民众手中保护了欧洲领导人”。

什么仇什么怨,要美国国务院“亲自下场骂街”?我们来仔细看看这版《数字服务法》。

欧盟的《数字服务法》生效于2023年8月,按照当时欧委会的说法,这版法案的核心是“让平台对内容负责”,主要内容分以下几块:从“算法”来看,要求平台“公开透明”,而且要求企业支付一定比例的算法监管费;从“模式”来看,法案限制平台使用有诱导作用的“暗黑模式”,尤其要求大平台必须提供一个“没有算法,随机推荐”的模式;从“内容审核”来看,平台必须即时删除“已被用户举报的可疑的非法内容”,否则将被处以全球营业额6%的罚款;从监管对象来看,其共罗列了19家被监管的数字平台,除了其中3家,其余16家均为美国数字巨头,包括 Google、Apple、Amazon、Facebook等等

说得更直白一点,这个《数字服务法》直指美国Meta、谷歌、X等社交网络巨头,如果他们想在欧洲运营就必须接受该法案的监管。欧盟可不是唬人的,2024年7月欧盟曾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指控马斯克旗下的社交媒体平台X涉嫌违反《数字服务法》,包括存在诱导用户的“暗黑模式”、滥用用户数据训练Grok人工智能模型等行为,扬言要“重罚10亿美元”。


说到这里,大家就已经很清楚了,美国嘛老做派了,嘴里说的是“言论自由”,心里想的是“美国优先”,处处针对的都是欧盟《数字服务法》中的限制条件。那么,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是来自美国科技巨头的压力。

美国的科技巨头必然强烈反对欧盟的《数字服务法》。在美国,这些科技巨头凭借20年前美国国会颁布的《1996年通信规范法》中的“第230条款”获得了豁免-也就是不需要对平台的非法内容负责,但在欧盟他们则需要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和罚款,而欧洲市场又是这些科技巨头的重要市场,5亿的发达国家英语人口为其提供了丰厚的利润。

那能怎么办?游说呗。

根据美国公共电视网(PBS)此前的新闻报道,科技巨头花了“数百万美元”向欧盟总部游说,未果。那就转头游说美国政府呗,毕竟这些科技巨头,既是美国政客的“大金主”,又能为政客提供一个“有利的”舆论环境,美国政府不遗余力为其“站台”也不为过。


其次,遏制欧洲争夺数字管理权的野心。

欧盟发布《数字服务法》也有自己的考量,说到底就是把数字管理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上。欧盟的互联网企业有自己的瓶颈,发展那么多年连一个拿的出手的企业都没有,在以市值、股指排名的世界最大互联网企业榜单中,前20名由中国和美国瓜分,欧洲无一席。

难以发展,就管,毕竟欧洲有那么多英语人口。欧美双方在数字治理这块,近年来呈现出欧盟强化监管、美国无法反击的“不对称模式”,其实2016年欧盟推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后,美国数字巨头在欧洲被罚巨款的案例不再鲜见。欧洲小算盘很清楚,一来抢夺世界数字管理话语权,二来通过限制为自家企业发展争取时间。美国自然咽不下这口恶气,这次美国攻击欧盟的《数字服务法》,就有这方面的考量。


再次,煽动欧洲民意施压欧盟在关税问题上妥协。

还有一个深层问题则是美欧关税谈判。

截止目前,美欧仍然未就关税问题达成协议,欧委会发言人一再强调,欧盟《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不在对美贸易谈判桌上”,这属于“国家安全问题”。但是特朗普政府不认可,坚持欧盟依据数字双法处罚美科技企业是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应当纳入关税谈判议程。

看来,欧美双方是卡在那里了。美国企业毕竟控制了大多数的社交平台,非常善于舆论操控,这次突然在所谓“言论自由”上向欧盟发难,就是想继续抹黑《数字服务法》,在欧洲本土瓦解对于这个法规的信任,为自己的关税谈判赢得更多优势。


美国嘛,自己把自家企业控制的社媒平台当成虚假信息的“策源地”和认知作战的“指挥所”,嘴里说的是“言论自由”,心里想的是用这虚伪的道德面具掩饰自己的“美国优先”。现在,美国把“双标”戏码演到欧洲盟友面前也算“别有风味”,毕竟这两家都自诩为“言论自由卫士”。

其实吧,欧洲也不要太“难过”。欧洲多年以来都惯常使用“言论自由”为借口给其他国家添堵,这美西方的“民主大灯塔”只有照耀自己利益的时候才最亮,他自己心里还不清楚么?


责任编辑:小之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