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20220301
P. 81
笔锋扫群丑
文章护太平
着黑黢黢的炮口,第三次炸桥行动在漆黑沉默 手部皮肤和炮弹和炮身粘着在一起了。”而彼
的夜色里悄然铺开。志愿军敢死队先后三次用 时的美军却有足以吃到撑的火鸡馅饼,在撤离
肉身冲破敌军的机枪火力网,又一次将新架设 下碣隅里时,还通过推土机和炸药销毁了几千
的大桥基座全部炸毁。 吨多余的食品和物资。受伤的官兵几个小时内
此时美军陆战一师的指挥官近乎绝望,一 就可以通过飞机送到东京医院的手术台上进行
路撤退至此的美军官兵不得不面临比呼啸的风 外科手术。然而当时任美军陆战一师作战处处
雪更令他们惊惧的绝境:“在继续向海岸撤退 长的鲍泽上校,多年后回忆起长津湖战役时绝
的路上,有一个极其险峻的隘口,隘口上唯一 望的撤退旅途,仍然心有余悸:“幸亏他们没
可供通过的桥梁已经被中国士兵炸毁。” 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和通信设备,否则陆战一师
故事本应在这里戛然而止,如此多流血牺 绝不可能逃离长津湖。”
牲的努力,如此多不畏生死的冲锋本不该有遗 炸不断水门桥是我们这一支军队必须经受
憾。然而,就在志愿军战士们咬牙同负隅顽抗 的疼痛。在现代战争的游戏规则里,人的意志
的美军继续较量的时候,颠覆他们的常识的一 决定战争走向,但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气温和无
幕发生了——美军空运来了一座桥! 休止、毫不吝啬地炸药开路超越了人类意志力
负责后勤的美军部队连夜部署,在日本三 的极限。志愿军20军的军长张翼翔悲愤地讲:
菱重工制作了数套M2钢木标准桥梁,由多架运 “在水门桥,哪怕只要给我一门重炮,就一门,
输机运往一千多公里外的水门桥地域进行空投。 陆战一师一个也跑不了!”水门桥战役成为这
沉重的钢铁组件在地面激起尘埃和雪屑,这是 位驰骋疆场的将军一生的遗憾。
手持“万国造”步枪的志愿军战士无法想象的 毛泽东同志曾分析过,为什么帝国主义敢
——三天不到的时间,远离本土作战的美军就 侵略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而“侵
能再造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的坦 略”远不止在战场。《辛丑条约》签订后,中
克和车辆的钢铁桥梁。 国遭到列强军火和工业的联合禁运,列强们将
这一刻,水门桥像极了整个抗美援朝中敌 中国拦截在世界工业革命大门之外的步伐出奇
我双方的隐喻。 的一致。他们舍不得一个偌大的商品市场“自
军旅作家王树增在《朝鲜战争》中写道: 己动手,丰衣足食”,更不允许一个可供吸血
“关于这座桥梁的故事,可以清楚地看出整个 的殖民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有人做过
朝鲜战争中,作战双方工业能力的巨大差距导 统计,1949年的中国工业落后于西方世界,工
致了军事实力的巨大悬殊,从而使战争在战争 业体量只相当于鸦片战争时的英伦三岛、1810
力量相差巨大的前提下进行着。”几乎在每 年的美国以及明治维新时的日本。
一个流血的抗美援朝故事,志愿军都是在战争 那些年,中国人均钢产量只够一人打一把
力量相差巨大的前提下,在没有制空权的条件 镰刀。
下,吃着冻土豆和炒面,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 新中国在战场上相较于世界一流强国的科
智慧,硬撼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并一而再、再 技与工业实力有着巨大的落差鸿沟,在捍卫尊
而三战而胜之。 严与和平的时候,志愿军指战员只能以血肉之
美军曾翻译过一份第二十七军关于朝鲜战 躯,一次次发起冲锋。
场东线战事的总结材料:“战斗中,士兵在积 最冷的雪里,有最热的血。站起来的中国
雪地面野营,脚、袜子和手冻得像雪团一样白, 必然要在工业和科技的征途里中杀出一条血路。
连手榴弹的拉环都拉不出来。引信也不发火, 65年后,美军出动现役C-131J运输机空投
迫击炮因寒冷而收缩,迫击炮弹有七成不爆炸。 了一个模拟的M2桥梁组件作为长津湖“空投桥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