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 >民主透视 >浏览文章

导读
尽管中国的两项提议未能付诸实施,但中国政府的对西方国家开放、寻求和平的姿态,已经展现在整个国际社会面前。由于美国政府在实质上是把反共的意识形态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也就不可能真正愿意接受中国对其的开放政策。后来不少人都抱怨为什么中国不早点对西方国家、特别是对美国开放,这段历史或许多少可以给人们一些启示。即使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今天,我们愿意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他们愿意接受吗?所以,对外开放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3月6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针对近日美国国务院变相驱逐中国媒体驻美记者的举动发表声明,对美方错误做法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对美方此举将会造成的不良后果表示严重担忧,对中国媒体驻美机构所属新闻工作者的正当权益受损表示严重关切。

  声明指出:

  【“美国国务院基于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以莫须有的理由出台系列针对中国媒体驻美机构的歧视性措施。”】

  回顾历史,在冷战时期,六十多年前,美国国务院曾反对中国方面提出的中美记者互访的建议,使得新中国最早的一次对西方国家开放举措未能付诸实施。

  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意见,外交部宣布,中苏关系并不排斥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和平合作”,凡愿意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和尊重态度的国家,将受到同样的对待。

  但是,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军舰立即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行动。随后朝鲜战场上中美两国兵戎相见,使两国关系降到了冰点。不过,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令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物中的分量。1954年1月25日至2月18日,美、苏、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会议建议有关国家及其武装部队代表于4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并讨论印度支那恢复和平问题。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决定接受邀请。周恩来亲自率领代表团参加。

  新中国短短几年取得的内外成就,使美国政府意识到,与“共产党中国”完全隔离开来是不可能的。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和美国代表团代表经英国代表团杜维廉(英国驻北京代办)的介绍,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商谈。

  在1955年4月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于4月23日发表了声明:

  【“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美国方面有所回应。在美国方面建议下,中美两国领事级谈判于1955年8月1日升格为大使级谈判,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从1955年8月1日至9月10日,中美双方在互不承认的情况下达成关于平民回国的协议。当谈判到后面的议程,主要是涉及到台湾问题时,美国方面采取拖的方式,还力图把谈判破裂的责任推给中方。一时谈判陷入了较长时间的僵局。

  面对这样的局面,毛泽东、周恩来运筹帷幄,推出了一项重要举措。1956年8月6日,中国政府取消不让美国记者入境的禁令,向美国15个重要的新闻机构发电,邀请他们派记者来华作为期一个月的访问。这些机构包括《纽约时报》、《纽约先驱者论坛报》、《商业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合众社、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这是中国方面愿意对西方国家开放、特别是改善对美关系真诚愿望的具体体现。

  中国方面的主动,很快给美国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1956年8月6日,接到中国政府邀请的《纽约时报》发行人苏兹贝格询问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是否可以得到访华的签证时,杜勒斯回答说,对去中国大陆旅行的限制规定不变。苏兹贝格又向助理国务卿帮办墨菲试探问道,若记者不顾该禁令,接受邀请,前往中国,国务院将如何处置?墨菲说,那就会被吊销护照。墨菲劝告苏兹贝格,《纽约时报》是全美最著名的报纸之一,苏兹贝格的名字也与之密切相连,如果他违反政府的政策,影响就大了。8月7日,美国国务院发表新闻公报,表示坚持“不发给有效至共产党中国旅行的护照的政策”,并称“不能认为美国人接受中国共产党邀请前往共产党中国旅行是符合美国最大的利益的”。8月18日,《纽约时报》发表了评论,第二天又发表—封来自美国几家大报、通讯社、广播网的联合抗议。合众社社长斯塔泽尔约见代理国务卿等官员,要求派合众社驻香港记者访华。这使国务院的官员大伤脑筋。

  8月21日,毛泽东在同来访的老挝首相富马的谈话中说,“我们要搞好关系,我们也愿和美国搞好关系。和美国在板门店谈了两年,在日内瓦谈了一年,相信终有一天会谈好的,我们不着急。”

  8月29日,毛泽东又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稿上写道,

  【“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我们相信,这一点,总有一天会做到的。”】

  9月22日,中国方面提出了关于促进中美人民来往和文化交流的协议声明。但遭到美国方面的拒绝。

  10月7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南斯拉夫军事代表团。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毛泽东说:我们的政策是这样,我们主张与他们和平相处,建立外交关系,解决台湾问题,欢迎他们来中国。可是他们没有改变,在板门店谈了两年多,现在又在日内瓦谈,还不知道谈到什么时候。许多国家都愿意与我们来往,只有美国不愿意,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国家。美国有新闻记者要来中国访问,但是美国政府不允许。

  针对美国方面拒绝中国方面提议的情况,中国外交部于10月16日,发表了关于中美会谈的声明。声明指出是美国方面造成了会谈的僵局,同时指出了美国阻碍中美人民来往和文化交流的态度是蓄意要使中美大使级会谈得不到任何进展,是害怕中美关系得到任何改善。

  周恩来在1956年12月访问印度时,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及中美关系时说,

  【“自从万隆会议以来我们一直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改善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在日内瓦的中美会谈中我们提出了建议,为的是缓和并消除台湾的紧张局势……我们的这一切努力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相应的反应和赞同。”】

  美国方面的反应终于来了。1957年1月5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一再称中国邀请记者访华是“阴谋”,因此杜勒斯重申“只要是目前至少可以说是半交战状态的那种情况仍然存在,只要是我们还没有承认那个政权,那么,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颁发前往共产党中国的护照”。杜勒斯的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旦打开这个记者访问之门,“共产党中国”的真实情况就容易被世人所知。当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使当时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毛泽东的真实形象很快被世人所知,后来甚至影响到美国政府、特别是罗斯福总统本人。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一旦打开这个记者访问之门,很可能会给国际社会、特别是盟友们造成迈开承认新中国政权第一步的印象,从而破坏美国的“遏制”中国的政策。

  但是,美国舆论界或许并没有从杜勒斯的角度看问题,因而不认同杜勒斯的“阴谋”论。他们强调的是,美国人民有权知道中国国内现在正在发生什么事情,美国政府无权限制他们新闻自由的权利。

  3月27日,杜勒斯召开国务院会议,讨论国务院授权合众社、美联社及INS等三家通讯社各派一名高级记者前往中国采访二个月的计划。4月23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道,国务院正在设想一种“数目严格有限的负责的新闻记者代表整个新闻界前往共产党中国的方案”。但《纽约时报》发行人苏兹贝格对限制美国记者数目极为不满,抨击说,“政府正在剥夺新闻自由,正在利用新闻作为它在外交上的工具”。而杜勒斯辩称,“宪法上的新闻自由指的是出版,而不是采访新闻。”

  杜勒斯关于人数限制的说法和对新闻自由的解释,至今仍值得回味。

  在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加上政府在记者访华问题上的政策得不到国会的支持,美国政府最终不得不在记者访华的问题上做出重大改变。1957年8月22日,美国国务院在关于记者访华护照的新闻公报中,宣布在试验的基础上发给24名记者访华护照但不给持有护照的中国人以互惠的签证,同时强调这个试验并不改变美国对中国共产主义的政策,美国人去现在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地区旅行仍旧是不符合美国的政策的,或者说是不合法的。但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9月9日又说,是否允许赤色中国新闻记者在华盛顿设立常驻新闻机构要“看情况而定”,但不存在等额交换互惠办法。

  在中国看来,这个“看情况而定”预示着在至少中国记者有机会访问美国。华沙大使级谈判中方代表王炳南遂于9月12日在会谈中提出协议声明,内称两国“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准许对方新闻记者前来各自的国家,进行新闻采访,以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但没想到美方代表约翰逊却借口前一年中国提出允许美记者来华访问时并未提出互惠条件,拒绝了这个协议。

  或许周恩来已经预料到这种局面。在9月7日的时候,周恩来对参加莫斯科联欢节后来华访问的40余名美国青年说,

  【“我们去年是有这样的愿望:先从中国方面主动打开这个局面,先让美国记者来,那么,我们相信就会引起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同等的回答,也就是给中国记者开门,让他们到美国去访问和报道消息……中国记者得不到互惠去美国……(美国政府)就把文章作死了,作绝了”。】

  美国这种只准美国记者来而不准中国记者去的做法,显然是完全不符合国际惯例的。9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必须坚持平等互惠的原则》的评论员文章。9月16日王炳南发表关于中美两国记者来往问题的声明,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然而,9月9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所说的“看情况而定”,最终也没有与中方相向而行。

  顺便补充一下,美国方面那时还强调了另一个理由,即只要美国公民仍然被押在中国,就谈不上什么文化交流。这件事指的是,当时中国方面对几个在华从事间谍活动的美国人和侵入中国东北的两批共15个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判处了有期徒刑(其中11个在第一次华沙大使级会谈前被提前释放)。

  尽管中国的两项提议未能付诸实施,但中国政府的对西方国家开放、寻求和平的姿态,已经展现在整个国际社会面前。由于美国政府在实质上是把反共的意识形态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也就不可能真正愿意接受中国对其的开放政策。后来不少人都抱怨为什么中国不早点对西方国家、特别是对美国开放,这段历史或许多少可以给人们一些启示。

  即使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今天,我们愿意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他们愿意接受吗吗?所以,对外开放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针对最近美国政府驱逐中国记者这件事,有媒体的评论指出: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它们向中国社会介绍了真实的外部世界。中国社会对美国和西方的了解,无论真实还是细致程度都远高于美国和西方公众对中国的了解。中国社会整体上对西方抱以友善、愿向后者学习的态度,主流媒体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主流媒体为使“中国社会整体上对西方抱以友善、愿向后者学习”作出了“巨大贡献”,到头来竟然还被驱逐,说明了什么?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责任编辑:夏漠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