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 >直击西方 >浏览文章

导读
当地时间7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公布了两封关税信函,宣布自8月1日起对欧盟和墨西哥输美商品征收30%关税。

当地时间7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公布了两封关税信函,宣布自8月1日起对欧盟和墨西哥输美商品征收30%关税。



特朗普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信函。

这一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千层浪。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再次砸向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欧洲不得不在贸易战的硝烟中直面残酷的现实。

从“讨价还价”到“掀桌摊牌”。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高举“美国优先”大旗,疯狂抡动关税大棒,就连欧洲盟友也未能幸免。

美方步步紧逼,欧盟抱持幻想。

上任伊始,特朗普就表示欧盟的成立是为了占美国便宜,并威胁对欧盟加征关税。

2月10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到美国钢铝产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欧盟是受影响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欧盟虽表面上立即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但实际仅对约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施加关税报复,规模不到美方的8%,更多体现出象征性回应而非对等报复。

4月2日,特朗普进一步升级全球关税战,宣布针对欧盟所有商品加征20%的“对等关税”与10%的“基准关税”,其中对欧盟的汽车更是加征25%的关税。

面对重重压力,特朗普4月9日宣布暂停“对等关税”90天,但维持了对欧盟的10%基准关税。其后,美欧双方开了多轮关税谈判。

为化解危机,欧盟提出“工业品零关税协议”,以期换取美方撤销新增关税。然而,该协议直接遭到特朗普的拒绝,导致双方技术性磋商陷入僵局,未能有实质进展。

5月24日,特朗普进一步施压,表示“不寻求与欧盟达成协议”,并威胁若谈判无果,美国将加征50%关税。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紧急通话协商下,美方最终同意维持原90天窗口期。

对抗全面升级,欧盟“祸水东引”。

5月30日,特朗普宣布将进口到美国的钢铝产品关税从25%提高到50%。

对此,欧盟一方面准备反制清单、维持强硬的态度,一方面私底下与美方沟通仅保留10%的基准关税,并获得特定行业的关税减免,但未获美国积极回应。

6月21日,美国要求欧盟做出其认为“不平衡的单方面”的让步,包括鱼类出口配额措施、非对等关税相关举措,以及一系列被欧盟官员形容为“牵强”的经济安全要求。


面对美方的咄咄逼人,欧盟在传统关税手段之外,将打击重点转向数字经济领域,直指亚马逊、苹果、谷歌、微软、Meta等美国科技巨头,计划通过“监管+数字服务税”双管齐下的方式对美施加压力。

此外,欧盟高层还试图“祸水东引”,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公开提出,如果美国撤销对欧关税,欧盟愿意共同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在前不久的G7峰会上,冯德莱恩更是妄称中国通过补贴扰乱全球贸易秩序,滥用在关键原材料上的垄断地位,进而对西方制造业构成结构性威胁,并试图劝说美国放弃对欧加征关税,转而与欧洲联手对抗中国。

关税重锤落地,仍存一线希望。

7月11日,外媒报道欧委会拟定的反制清单删除了数字税选项,这一180度大转弯显示出欧盟迫切希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就在特朗普公布对欧盟关税信函前数小时,欧盟外交官还乐观地向媒体表示,预计不会收到类似日韩加那样的关税信函,然而隔天就惨遭现实打脸。

在7月12日公布的信函中,特朗普表示,欧盟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导致美对欧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双方关系“远非互惠互利”。


特朗普还表示,如果欧盟愿意向美国开放贸易市场、取消关税、非关税政策及其他贸易壁垒,美国或将考虑对关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

分析认为,特朗普此举仍是其极限施压的手法,意在给美欧谈判留下一个短暂的窗口期,进而逼迫欧盟在贸易问题上作出更多让步。

欧盟上下一片震惊与愤怒。

特朗普公布的30%税率远超市场预期,它就像一把重锤,砸碎了欧盟最后一丝幻想。

7月12日当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声明,严厉地表示:“这些关税将破坏大西洋两岸的重要供应链,损害双方的企业、消费者和患者利益。”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冯德莱恩还称,欧盟仍然准备继续努力在8月1日前达成协议,与此同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欧盟的利益,包括在必要时采取相称的反制措施。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随后表示“力挺”欧盟委员会与美国达成公平协议,谴责关税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不确定性、阻碍经济增长。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也回应称,美方此举“令人愤慨”,欧盟不应继续等待,要果断动用自身经济影响力,坚决回应美方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法国总统马克龙“拍案而起”,谴责美方背信弃义,称在数周高强度谈判、欧方已提出“真诚且有力”方案的背景下,美方此举实属离谱。马克龙呼吁欧盟必须“亮剑”,加快准备“可信的反制措施”,动用包括“反胁迫机制”在内的所有可用工具。

荷兰首相斯霍夫公开表态,称特朗普此举“令人担忧”;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强调,这些关税“毫无根据”;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则表示欧盟准备在必要时采取强硬措施;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直言,引发跨大西洋贸易战毫无意义;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批评特朗普做法“既无意义,也非常短视”。

7月14日,欧盟27国贸易部长将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是否启动反制。

对于欧盟可能的反制,特朗普在信里也做出了威胁:“无论你们选择提高多少关税,我们将在30%的基础上再加收同样的关税。”

面对美国压力,欧盟各国的立场实际上并不完全一致,接下来能否形成对美反制的合力仍然具有不确定性。

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加速松动。

随着特朗普持续推进“美国优先”政策,美欧在多个领域矛盾上升,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正在加速松动。

贸易摩擦增多。 

当前,美欧经济纽带正在经历深度重构,双方都在减少对彼此的经济依赖。

面对美国提出的“制造业回流”目标,欧盟已启动多元化战略。

冯德莱恩在7月12日的声明中强调,欧盟将“继续深化全球伙伴关系”,坚定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

欧洲的企业同样在“用脚投票”:德国汽车制造商持续扩大在东欧和中国的产能布局;法国奢侈品集团加速拓展亚洲市场;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将研发中心迁往韩国……


2024年4月,大众汽车宣布,投资25亿欧元扩建位于安徽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

这些调整累积叠加,将从根本上重塑跨大西洋经济联系乃至世界贸易的格局。

价值分歧上升。

当前美欧在全球治理、多边主义、气候变化等方面存在深刻分歧,进一步扩大了美欧之间的裂痕。

今年2月,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大放厥词”,指责欧洲在言论自由等方面出现“民主倒退”,甚至直言欧洲国家政府“惧怕自己的选民”。

除指责言论外,特朗普团队高层还公开支持欧洲右翼势力,深化美欧右翼保守势力关系,对欧洲传统政治格局造成深度冲击。

在俄乌问题上,特朗普政府的“越顶外交”也招致了欧盟的不满。

更让欧盟无法接受的是,特朗普竟然扬言“吞并”格陵兰岛,直接对欧盟内部主权国家发出了领土威胁。

军事同盟松动。  

重返白宫后,特朗普多次公开要求北约成员国进一步增加军费投入,最终演变成“将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从2%提高至5%”的激进目标。

在特朗普的持续施压下,前不久的北约峰会通过了有关军费增长的方案,要求各成员国在未来十年内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5%。

表面上看,北约各成员国在军费开支目标上维持了“全体一致”的姿态,但实际上为了5%的比例作出了技术性折中措施,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西班牙、比利时、斯洛伐克等国更是顶住压力,坚持保留“灵活执行”的特殊权限。

当美国将安全承诺与贸易让步挂钩时,欧盟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安全战略,加速推进防务自主化。 

随着30%的关税大棒落下,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正在经历二战以来最剧烈的变化……


责任编辑:小之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