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 >直击西方 >浏览文章

导读
近期,艾哈迈德·沙拉领导下的叙利亚新政权在国际外交场上十分活跃,似乎利好消息不断。自去年12月阿萨德政府倒台、沙拉执掌新政权以来,叙利亚一直努力改善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

近期,艾哈迈德·沙拉领导下的叙利亚新政权在国际外交场上十分活跃,似乎利好消息不断。

自去年12月阿萨德政府倒台、沙拉执掌新政权以来,叙利亚一直努力改善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

最近,美国宣布解除制裁,英国宣布复交,沙特阿拉伯宣布提供经济支持……各国纷纷展现友好姿态,叙利亚新政权的外交破局似乎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总体来看,当前叙利亚的外交破局进程既受惠于地区格局变化,又受制于大国博弈的历史惯性,未来国家走向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叙利亚外交“捷报频传”。

2024年12月,艾哈迈德·沙拉领导的“沙姆解放组织”攻占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终结了阿萨德家族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叙利亚政治版图一夜变天。



12月8日,艾哈迈德·沙拉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倭马亚清真寺演讲。

在经历十余年的内战后,叙利亚新政权既要应对国内复杂的政治重组,又要寻求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如何得到外部认同,实现外交上的突破,以尽快实现国家重建,是摆在沙拉面前的难题。

几个月来,沙拉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国际斡旋,确实取得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积极进展。

阿拉伯世界:关系解冻,释放善意。

在阿拉伯世界里,曾经与叙利亚冻结的关系正在悄然解冻。

作为“老大哥”的沙特阿拉伯率先迈出关键一步。2024年9月,沙特阿拉伯在中断了和叙利亚的外交关系12年后,正式重新开放驻大马士革大使馆,并表示将站在第一线,帮助叙利亚重建和恢复经济。

随后,阿联酋、卡塔尔、也门等地区国家也逐步恢复与叙利亚的外交互动。

海合会明确表态将支持叙利亚的政治和解进程,并承诺提供经济重建援助。

这些阿拉伯邻国态度的转变,对急需资金和支持的叙利亚新政权来说,无疑是一股暖流。

西方国家:快速破冰,解除制裁。

最近,美西方国家对叙利亚的态度也出现了戏剧性转变。

5月14日,特朗普在沙特阿拉伯会见沙拉,实现了25年来美叙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6月30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全面解除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解禁518个曾被列入“特别指定国民清单”(SDN清单)的叙利亚实体和个人。

7月7日,特朗普政府又撤销了对叙利亚“沙姆解放组织”的外国恐怖组织认定。

这一系列的政策急转弯标志着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接纳沙拉政权。

同时,欧洲国家也在加快恢复与叙利亚的外交接触。

5月7日,沙拉首次访问欧洲,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爱丽舍宫举行会晤。

5月28日,欧盟正式取消对叙利亚的所有经济制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我们希望帮助叙利亚人民重建一个全新的、包容性的和平叙利亚。”

7月5日,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访问叙利亚,宣布恢复双方外交关系,还承诺追加1.29亿美元资金,用于向叙利亚民众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并支持重建工作。



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右)迎接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左)。

以色列:恢复对话,有望和解。

近期,以色列还与叙利亚进行了接触谈判。以色列方面表示,有意与叙利亚达成和平与正常化协议。

据了解,在7月9日的阿布扎比秘密会晤中,沙拉与以色列国安顾问达成初步意向,表示将搁置戈兰高地主权争议,在南部达拉、库奈特拉、苏韦达三省设立非军事区,并撤离重型武器仅保留持轻型武器的警察。

各方态度变化的背后考量。

沙拉领导的“沙姆解放组织”曾长期被美国列为恐怖组织,外界也一度对新政权持疑虑态度。

而如今,沙拉摇身变为美西方国家的座上宾,叙利亚也被各国解除制裁。

各国纷纷改善对叙关系,自然有对缓解全球难民和非法移民压力、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普遍期待,但背后其实还深藏着一场围绕资源利益、地缘影响的深度博弈。

瞄准资源利益。

叙利亚国内的丰富资源和战后重建利益是各国的重要目标。

叙利亚拥有25亿桶石油和8.5万亿立方天然气储量,磷酸盐资源价值数百亿美元。

特朗普上台后高度重视矿产布局,利用地缘博弈之机,四处攫取矿产。

沙拉投其所好,提议效仿乌克兰与美国签订矿产协议,在能源、矿产等领域向美国全面开放,邀请美国公司投资叙利亚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以矿产开采权换取美国解除制裁。

此外,沙拉还提议在大马士革新建一座特朗普大厦、树起一座巨大的特朗普雕像,这番讨好的操作无疑让特朗普甚是满意。

争夺地区主导权。

叙利亚北接土耳其,南邻约旦,东连伊拉克,西濒地中海,同时与以色列、黎巴嫩接壤,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和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道,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各国对叙利亚积极态度的背后也有争夺地区主导权的考量。

美国借解除制裁拉近与叙利亚关系,可进一步削弱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挤压伊朗主导的“抵抗阵线”,为强化自身地区影响力铺路。

海湾国家以“投资换安全”为核心策略,在为叙利亚重建注入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夺对重建进程的主导权,以此巩固自身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

以色列通过承认沙拉政权将戈兰高地收入囊中,既获得瞰制以色列北部地区的命门,又掌握了叙利亚水源地的战略要冲。

欧洲各国则寄希望于借助其区域影响力,间接获取情报与资源,同时以此为筹码,在与叙利亚政府的互动中争取更多利益。 

可以说,为了自身利益,各方均有盘算。

短期破局带来长期隐忧。

沙拉为了稳固新夺取的政权,主动向各国退让示好,甚至不惜让渡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

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叙利亚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外交实现破局后,国家形势依然严峻。

安全依赖加深。

叙南部非军事区的设立,直接导致该区域防御能力大幅削弱,战略缓冲空间被严重压缩。

以色列的装甲车仅需19分钟就能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使得叙国家安全防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种局面不仅让叙利亚的安全自主性面临挑战,也让地区安全格局更趋复杂,给整体稳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经济自主受限。

由外资控制90%的油田与全部的稀土矿,将使叙利亚在经济发展中受制于人、难以自主。

尽管叙利亚在重建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红利,但背后潜藏着长期依附于外部资本的风险,不利于形成可持续的内生发展动力,对本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政治裂痕加剧。

时至今日,叙利亚境内仍存在多个权力中心,这种碎片化状态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治理能力,使其在国际谈判桌上难以形成统一立场。

更棘手的是,各派武装背后往往站着不同的大国势力,进一步加剧了叙利亚外交立场的分裂性。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意味着叙利亚新政权仍需在各方利益和矛盾的夹缝中谨慎前行。

叙利亚最终能否真正实现国家重建,仍取决于其在内政改革与外交运筹之间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责任编辑:小之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