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于单亲家庭,家里是困难户,本科时每月仅花400元,回家只坐绿皮车小板凳,吃饭只挑最便宜的菜……近日,一篇从清华“树洞”中流出的帖子在网上热传,讲述了主人公从接受资助到资助他人的辛酸求学故事。有温度的文字,有温暖的情怀,有温情的善举,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豪情满怀,于平凡朴实中娓娓道来。文笔细腻流畅,字里行间透着温暖。
一列搭载梦想的T35次绿皮火车,一份受基金会资助的助学金,一股清贫励志的韧劲,一颗谦卑勤勉求学的心,面对贫困生活的历练捶打,他没有丝毫退却,骨子里镌刻着自强不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份份优异的成绩单以掷地有声的响亮,回应一路走来所面对的艰辛苦难。虽然人生的旅途比他人坎坷,但是苦难坎坷并没有成为阻碍他前进的理由,而是转化成一段从稚嫩脆弱走向成熟坚强的宝贵经历。
命运诸多不易,但他仍心怀感恩。手写信件向企业家和基金会表达感谢,教师节发信息祝福老师节日快乐,感激维护他自尊的善良可爱的同窗好友,感恩教室、图书馆里免费的公共资源,感激一趟几十年未涨价的绿皮列车……因为不易,更觉珍贵,心存感恩,所以所遇皆是温柔,所以将爱的传递。“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一个人也好。”读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放弃申领补助金,将珍贵的名额留给更需要的人,自己另拿出3200元钱,资助4个学生。如此,一得一失之间,清华学子将爱传承,让爱的涟漪无限延伸。
“寒门难出贵子”虽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会条件,但是“寒门”与“贵子”并不矛盾,古往今来寒门出身成功的人数不胜数。世界给我以痛吻,我却报之以歌。笔者读过中科院一篇意外走红的博士论文致谢,篇幅不长,却道尽自己的奋斗之路,是志与坚的淬炼,让人感怀。清华学子与中科院博士,同样出身寒门,同样向阳而生,骨子里透着自信,血液里盛满善良,同样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收获自己的成功。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故事或许不是一个水到渠成、没有一点人生疾苦的童话,精彩之处就在于你有没有“有志者,事竟成”的勇气。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主人公于贫寒中走来自强不息,没有迷失前进的路,于成才之后厚德载物,没有改变自己的初心。前途很远也很暗,向阳而生,于昏暗中找寻一束光,勇敢走下去。收获爱,用努力反馈爱。
责任编辑:搁浅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