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时事评论 >浏览文章

导读
伴随着“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一时红遍了大江南北。

近日,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并强调,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向广大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致以诚挚问候,向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祝贺。

伴随着“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一时红遍了大江南北。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而“工匠精神”的理念也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

自古以来,我国就不乏有“工匠精神”之人。古代的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和匠人之国。如古代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都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技术的革新,“中国制造”为什么会给人一种粗制滥造的印象呢?显然,“工匠精神”的有无,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

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所有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都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铭刻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因此,广大劳动者要学习劳模工匠“懂技术会创新”,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内化为个人内在的素质,耐住寂寞、经住诱惑,不达目的、绝不放弃,以“第一动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更快向科技强国迈进。

遗憾的是,近年来,不少人追求“短、平、快”的即时利益,心浮气躁,忽视了产品的品质灵魂,这也让“技近乎道”的文化源流近于断流枯竭。试想,当你成为一个技术精湛、追求完美的企业技术骨干,所生产出来的每一件产品都是通过自己精心打磨的,反之,当你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只有“合格与否”而没有“完美与否”,这就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再能得到回报,摧毁了“工匠精神”必须经过的煎熬。此时,你会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恪守工匠精神吗?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品质。其实,我们周围之所以缺少真正称得上“匠人”的人,是因为成为匠人,需要千秋万代的时间,需要经历种种痛苦和挫折。勇敢地直面困难,坚强地走出困境时,才能达到“匠人”的境界。所以说,培育“工匠精神”,既需要“大国工匠”等榜样的激励,但也离不开政府的高效作为。这就需要完善崇尚实业、崇尚“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和跟进的法律法规,并花大力气营造现代制造文明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礼赞大国工匠,书写时代荣光。总之,要想“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只有让有“工匠精神”的人活得有体面、有尊严、有价值,让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拥有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工匠精神”成为社会共识和时代召唤……在如此湿润疏松的土壤中,“工匠精神”自会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根深蒂固、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搁浅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