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 >国际风云 >浏览文章

导读
俄罗斯应开放通道允许乌克兰从海上安全的出口粮食,西方各国也要放弃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粮食和肥料出口的限制。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粮食生产的传统,甚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把粮食安全拔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粟者,王之本事也”这句超越时代的话便是管仲当时提出来的。



现今我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已经得到了充分保障,困扰了我们几千年的饥饿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连带“民以食为天”这句原义用来形容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话,现在也逐渐被赋予了追求美食的新含义。然而我们始终不应该淡忘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近期俄乌战事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就一个很好的启示。


据土耳其通讯局7月11日的报道,当天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分别通话,呼吁双方落实联合国的“黑海粮食出口安全走廊”计划。



这个“黑海粮食出口安全走廊”计划是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首先提出来的,古特雷斯不久前在全球粮食安全行动部长级会议上呼吁,各国都应舍弃一切危及全球粮食安全的举措:俄罗斯应开放通道允许乌克兰从海上安全的出口粮食,西方各国也要放弃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粮食和肥料出口的限制。


目前来看古特雷斯的呼吁和埃尔多安的斡旋还是有效果的,乌克兰媒体报道称8艘外国船只已经通过多瑙河—黑海航道抵达了乌克兰港口,并且开始装运粮食。


这对于当下动荡不堪的全球粮食市场显然是一个利好消息,另一个利好消息则是俄乌将就粮食运输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谈判。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尼科连科日前表示,土耳其、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代表团以及联合国代表团将于当地时间13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粮食运输问题相关会谈,乌克兰希望能够在联合国的主持下解决粮食运输问题。



土耳其向来喜欢搞横纵连横,他们也成功凭借这一招在各大国之间拿到了不少好处。但这一次土耳其并不是为了从欧美俄乌身上“刮”下来什么油水,而是俄乌战事已经真正影响到了它的切身利益——粮食安全。


困境中的乌克兰


乌克兰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乌克兰这块土地有了“欧洲粮仓”的美誉。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公布的数据,乌克兰的小麦、玉米、葵花籽油出口分别占全球市场的12%、15%和50%,为全球4亿人提供食物供应,36个国家超过50%的粮食从乌克兰进口,在俄乌战事爆发之前乌克兰每年向全球市场供应4500多万吨谷物。



但战端一开乌克兰的农业生产就遭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减产和运输上。根据乌克兰农业经济研究所预测,2022年乌克兰小麦产量预计为2000万吨,同比减产37.5%;玉米产量预计3000万吨,同比减产23%;向日葵1050万吨,同比减产36%。考虑到这样的减产幅度,明年的国际粮食市场必然会迎来新一轮的上涨。


当下乌克兰对外出口的粮食大多是去年收获的,今年粮食减产的影响到明年才会体现,然而粮食运输现在就已经出现了很大问题。


泽连斯基6月初曾发出警告称,乌克兰港口运输不畅已经导致2000万吨粮食无法出口,到了秋天卡在港口的粮食恐增至7000万至7500万吨。目前来看泽连斯基此番话并不是危言耸听,乌克兰农业政策和粮食部的数据显示,乌谷物出口量通常为每月600万吨,而2022年3月份谷物出口量仅为32.2万吨,4月份为97万吨,5月份为120万吨,6月份也仅有141万吨。



一位叫柯克纳的乌克兰农民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今年收成还算不错,如果粮食收购商能够安排运走,他起码可以保本,但问题是收购商运不走粮食,各地的仓库也都已经爆满,他甚至愿意打七折吸引收购商前来买粮。


从中便可见战争对乌克兰出口的影响。乌克兰中部地区的粮食出口围绕第聂伯河展开,粮食可通过该运河直达赫尔松港口;东部地区的粮食则通过德德涅斯罗夫(位于马里乌波尔)、别尔迪扬斯克(位于别尔江斯克)这两大港口出口;西部地区则主要经过的德涅斯特河经敖德萨港口运走。标红圈的四点便是这四大港口,然而目前除了敖德萨之外,这些港口都已被俄军占领,没被占领的敖德萨港口也因为战争的原因迟迟不敢恢复运力。



海运是最廉价的运输方式,以往乌克兰对外出口的粮食有将近90%经过海运运走。陆路虽然也能运,但乌克兰的铁路交通承袭苏联,其列车轨道比欧洲的宽,这本是苏联当时为防备第三次世界大战设计的,但当下却影响了乌克兰的粮食运输:轨道宽度的差距让乌克兰火车不能直接开到别国去,必须要在中转站重新装卸一遍并更换列车才行,这极大影响了铁路运输效率。


俄罗斯同样也是粮食出口大国,不过俄罗斯的交通虽然没受影响,但一方面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展开了史上最严厉的制裁,和俄罗斯切断了绝大多数经贸往来,他们自然是不可能进口俄罗斯粮食的;另一方面乌克兰粮食出口的缺口如此庞大,指望俄罗斯补上也不现实,4000多万吨的缺口拿什么补?农业即便增产其幅度也不会很大,更何况农作物总是需要时间生长的,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俄乌这两大粮食出口国受到影响,再加上蔓延全球的通货膨胀提高了大宗商品的价格,全球粮食市场不由得出现了极大的涨价。


政治博弈


不过,虽然战争的确影响了交通运输,但要把粮食积压完全归结于战争也是不合理的,其中还有一些政治上的博弈。


普京曾多次对外国政要和媒体表示,没有人阻止乌克兰运出粮食。“在港口埋设水雷的人不是我们,而是乌克兰人。我多次让他们清除水雷,让运送谷物的船只通行。我们确保船只通行没有任何问题”。



这番表态自然不是假话。首先,乌军的海上力量基本上在战争初期就已经被摧毁,俄军根本没有理由往乌克兰港口布雷,难道要自己炸自己吗?这些港口俄军自己以后还要用。事实上港口里的水雷都是乌军自己布设用来防备俄军的。


其次,俄罗斯也完全没有理由阻止乌克兰粮食出口。阻碍乌克兰出口粮食然后趁着粮价上涨赚一笔?这种蝇头小利俄罗斯是看不上的。未来这些土地上的乌克兰农民很可能变成俄罗斯人,甚至这些土地都有可能从乌克兰脱离出去,俄罗斯还不至于短视到煽动这些人和自己的矛盾。俄罗斯必然要维持好当地的秩序,起码不会把民众的财路断掉。



而且按照西方媒体的秉性,如果俄军真的有意阻挠乌克兰农民售卖粮食,它们早就开始铺天盖地的报道了,这种消息不是更有吸引力吗?


结合以上便不难发现,当下乌克兰政府虽然面临着战争带来的交通困难,但它们也显然没有发挥全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往外运粮。敖德萨港还在自己手里,俄军绝不可能对着运粮船或是运粮火车开火;而陆上则可以通过铁路运输走白俄罗斯的港口,乌白两国的铁路轨道宽度相同,且原本就有铁路线连接,这不存在什么问题。


事实上,乌克兰想往外运粮总是有办法的,只是它们没发挥全部的能动性而已。从某种程度来讲,这其实是泽连斯基的一招撒手锏:西方国家想要粮食可以,帮我解决安全问题,不然我们对粮食运输就提不起劲。除去遏制俄罗斯的考量,粮食大概是乌克兰对西方国家最“有用”的地方了。



但农业是乌克兰的支柱产业,长期中断下去国内民众肯定无法接受,尤其是夏粮收获季即将结束各地粮仓都已爆满,乌克兰不可能一直这样拖下去,于是近期乌克兰便对粮食运输的问题松口了。而那些等着乌克兰粮食的各国也同样拖不起了,这些国家就算不准备在军事上帮助乌克兰,那也得卖仓库里那些粮食的面子,欧洲有几个国家不从乌克兰买粮食的?土耳其进口粮食的比重更高,也难怪埃尔多安如此积极,他甚至提出如果俄罗斯不放心运粮船,土耳其可以作为第三方代为检查这些船只防止携带武器。这种一条龙服务也是罕见。


相信在这场多方都抗不住的博弈里,各国马上就会就粮食运输问题妥协。


粮食安全


围绕俄乌粮食运输展开的斗法现已波及了全球粮食市场,多个粮食出口国都在担心出现粮食不足的问题,纷纷停止了粮食出口。


例如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已下令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大米,世界第二大小麦出口国印度宣布禁止小麦出口,随后又加大力度限制了面粉的出口。那些还在出口粮食的国家也趁这一机会大肆抬价。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人开始担心起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前段时间引起全网讨论的收割“青贮”事件就能看出大家对粮食的担忧。那么中国的粮食还够不够吃?


放心,绝对够。


我们接下来从进口和自产两方面来解释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在哪里,面对全球粮食市场动荡的底气又在那里。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1-5月粮食进口量为6652万吨,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但1-5月我国粮食进口金额大幅增长,达到34676.5亿元,增幅25%。


虽然我国进口粮食的总量很大,但进口的种类并不是口粮,而是大豆和玉米,分别占进口总量的六成和两成。大豆是用来加工成食用油和饲料的,玉米则主要用来当做饲料。若出现十分极端的情况,即中国完全停止从国外进口粮食,那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清华大学国际生物经济中心主任王宏广教授就表示,我国2021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83公斤,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吃饱没问题”。虽然缺乏脂肪的摄入人便会需求更多的碳水,但每人每天两斤半的主食也肯定够吃了。而且为了避免被恶意抬价,中国进口粮食也是分开进口的,绝不会把所有的进口份额都给一个国家。



中国的口粮,也即大米和小麦基本上是可以实现自给的。而且就在俄乌就粮食运输问题谈判的时候,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了这样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现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已经累计收购小麦超过3000万吨,同比增加278万吨,收购进度已过四成。消息传出之后农业种植板块应声上涨,这也说明了市场对农业的信心。


不过,即便这样,我国还在未雨绸缪积极储备粮食。《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称中国拥有世界一半的小麦储备和70%的玉米储备,美国的小麦和玉米储备只占全球的6%和12%,中国已经是全球粮食储备最多的国家,并认为中国“在这一轮里全球困境里准备最充分”。我们不知道美媒是从哪里得来的数据,但囤粮这件事是肯定存在的,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俗话说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场俄乌战争下来不少国家都因为粮食不能自给暴露出很多问题,部分国家甚至因此出现了社会动荡。


中国不是印度,做不到本国人吃不饱饭还能往外出口粮食,因此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在粮食安全上布局,著名的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是2006年提出来的,而我国聚焦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更是在9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2004年至2022年又连续十九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实事求是地讲,这才是以民为本的态度。


不过有些人,或许称其为“公知”更合适,他们积极呼吁取消18亿亩耕地红线,认为中国没必要维持这么高的粮食自给率,完全可以从国外进口。这种说法一时间附和的人还不少,归根结底还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那一套思想,经不起推敲。全球四大粮商分别是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它们掌控着全球80%的粮食交易。一旦中国出现粮食短缺,这几家企业会大发善心出售粮食?他们只会勾结在一起抬高价格。



况且中国每年的粮食需求总量大约在6亿吨左右,这么大的需求量不是一个两个国家能满足的,即便当下全部粮食出口国加在一起也满足不了。


毛主席讲过这样一番话:“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了界线,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


这些人拼了命的攻击中国的粮食政策,上文提到的《华尔街日报》还指责中国囤粮,这恰恰说明我们做得好了,戳到了他们的痛处。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玩粮食战,著名的“管仲三策兴齐”的典故便是例子,管仲通过服帛降鲁梁、买鹿制楚、买狐皮降代国,仅仅用了一点经济手段就令这些国家心甘情愿放弃了粮食生产,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一场俄乌战事充分验证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概莫如是。

责任编辑:搁浅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