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时事评论 >浏览文章

导读
年轻干部绝不能当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远离人民群众的 “躲事儿”干部,而是要深入到基层一线、身入到群众身边,多发现百姓的事,多了解群众的需求,多解决群众的困难,用实际行动擦亮担当有为的金字招牌。

近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文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躲事儿”现象提出批评,指出个别干部见事就躲、扛事就软,既引起群众不满,又贻误事业发展。

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不乏“躲事儿”的领导干部。他们要么自嘲“佛系”“躺平”, 作风散漫,只愿混日子,不想挑担子;要么“畏难情绪”重,挑肥拣瘦、避重就轻,困难多了撂挑子,问题来了绕道子;要么 “只听雷声不见雨”, 习惯“等靠要”, 平时装个样子,上场掉堆链子。凡此种种,都不该是领导干部身上应该出现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而“躲事儿”领导干部躲掉的不仅仅是事,还躲掉了想干的担当、能干的信心、敢干的底气,更躲掉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党的信任。本质上,“躲事儿”领导干部就是躲掉了自己作为领导干部的价值。

“躲事儿”领导干部的存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一方面,当“躲事儿”成为常态,甚至成为一个单位或者一个系统的“主流”,该办的事不办,该管的人不管,放任工作中的瑕疵和漏洞,给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当身边人逐渐变得没有追求,做事没有激情,遇到难题该闯不闯,碰到机遇该抓不抓,很可能会影响年轻人的价值判断,甚至会效仿他们,成为破坏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害虫”。

由此可见,“躲事儿” 领导干部不可当、当不得。与“躲事儿”对应的是“多事儿”。顾名思义,“多事儿”就是形容一个人多余的事很多,有事没事都爱找事儿,不容易相处、不讨人喜欢,含着明显的贬义色彩。但我认为,作为年轻干部,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基层干部,就是要多管百姓的事,时时刻刻、方方面面替百姓操心。实际上,百姓的事就是基层干部的事,多找一找百姓的急事,多问一问百姓的难事,多管一管百姓的愁事,就是深怀爱民之情,关心百姓疾苦的直接体现和生动彰显。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无论是经营教育、就医就业等大事要事,还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等小事琐事,只要是贴近群众生活、关乎群众利益的事,就是党员干部的“头等大事”。替群众“多事儿”检验的是初心、考验的是党性、体现的是作风,只有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才是为民服务的正确“打开方式”。因此,年轻干部绝不能当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远离人民群众的 “躲事儿”干部,而是要深入到基层一线、身入到群众身边,多发现百姓的事,多了解群众的需求,多解决群众的困难,用实际行动擦亮担当有为的金字招牌。

责任编辑:搁 浅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