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最近好像醒了。11月13日,他在一场有关欧洲竞争力的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警告称,下一届美国政府“将继续保护美国市场,拆解欧美之间价值链”,欧洲“正在进入一个‘关税战’的世界”,有可能因下一届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而“分裂”,欧洲要当心被端上餐桌。
马克龙的警告并不是毫无来由。
2018年,特朗普第一次任期内,突然决定对钢铁、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打的欧盟措手不及。随后,欧盟为了表示“诚意”,只对部分关税进行了不痛不痒的“回击”,希望两边都能再坐回谈判桌。
不料,彼时的特朗普拒绝了欧盟的“橄榄枝”,没过几个月又威胁,如果欧盟不取消那些“关税回击”,自己要对所有欧洲进口的汽车加税20%。那时,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还在,在她的斡旋下,这事后来被冻结了。不过,彼时的欧洲对特朗普的态度非常震惊,毕竟长久以来,欧洲一直以“美国最牢固盟友”自居。
今年11月特朗普再次当选后,关于供应链和关税问题一直是欧盟关心的重点,欧盟领导开了好多天的闭门会。无他,就是特朗普一些观点过于“惊悚”,刺激到了包括马克龙在内的所有欧洲领导人的神经。
当初在参选时,特朗普毫不掩饰自己将对所有国家一律征收10%或20%的关税的计划。不过,令欧盟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9月份在佐治亚州的演讲。那时,他说要任命一位“大使”,其唯一任务就是“走遍世界各地”说服当地工厂搬去美国,尤其他强调要把“德国汽车工厂全部变成美国工厂”,而德国汽车工业是整个欧洲的经济支柱,其配件工厂遍布欧洲大陆。
就在10月份,特朗普在一场直播节目中还称,他与苹果公司CEO库克刚通过话了,两人对欧盟法院的裁决非常不满,该裁决要求苹果公司向爱尔兰支付130亿欧元的补交税款。特朗普承诺,他上位后会“很快解决这些问题”,方法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即通过对等关税予以补偿。
种种迹象自然让马克龙急了。
在11月13日的会议上,他与意大利前总理德拉吉一起向欧盟发出最严重警告,称欧洲需要迅速团结起来“做好准备”。他说,美国会增加关税迫使欧盟与中国“脱钩断链”,生产成本和供应链稳定性就会受到威胁,自身“经济抵抗力下降”。而且,有可能美国还会威胁欧洲“如果不听话,将会被继续征税”。到了那时,欧洲大地将迅速分裂,只能等着上别人的餐桌了。
其实,坐他旁边的意大利前总理德拉吉,早就发出了警告并提出很多非常具实操性的建议。早在9月份,德拉吉就向再次连任的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提交了一份长达400页的调查报告,旨在遏制欧洲的经济衰退。
那份报告非常犀利,展示了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专业眼光。他指出,欧洲经济的根本问题是能源成本的剧增,目前,欧洲电力成本与美国相比高出158%,天然气成本更是高出345%,原因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对俄制裁导致的俄国廉价能源的消失。
报告中,德拉吉还为欧洲未来的工业发展指出一条明路,就是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建立一整条“完整的工业价值链”。不过,这件事要很长时间,解决眼下的欧洲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加大投资。他提议欧洲每年增加至少8000亿欧元的投资,用以摆脱生产率低下和增长乏力的低谷,解决现在的“生存危机”。
不过,当时,这份犀利的报告只有德国予以了积极回应,其他国家特别是法国都没有回应。按照欧盟法律,建议的实施需要欧盟27个成员国的认可才能有效,既然主要成员国法国没反应,这份报告也就流于形式,无人问津了。
究其原因,因为这份报告的核心就是发行债券,然后用这些资金进行大规模投资刺激工业发展。而法国,正背负着巨额公共债务。当时,法国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了报告,法国的国家债务已达到3.23万亿欧元,占该国GDP的112%,远高于欧盟规定设定的60%的上限,其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是欧洲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种状态下,法国无法发行更多债券,谈不上什么“回应”了。
不过,这才过去没2个月,马克龙突然又“醒过来了”。他开始和德拉吉一同出席会议,认真讨论其报告的整体思路,不断警告欧洲要团结。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最近发生的两件事特别值得一提。
第一是冯德莱恩的“馊主意”。11月7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针对美国政府的变动,欧盟不应该对抗,而应该迅速“缓和局势”,她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从美国购买更多的液化天然气”。这里需要提一下,法国是欧盟美国液化天然气的最大买家之一。
作为马克龙自然不能接受,要自己买更多也更贵的美国天然气来换取欧盟的一隅之安,凭什么?再者,冯德莱恩这种“未战先跪”的做法,一看就是“卧底派”的作风,不符合马克龙长久以来追求欧盟独立战略的思想。
第二是欧盟与南美“南方共同市场”联盟的谈判合作。最新消息称,欧委会与“南方共同市场”可能于12月初完成贸易协定谈判。由于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一旦欧委会加入“南方共同市场”,不仅对法国经济支柱的影响是巨大的,对马克龙政府的冲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法国农场主的利益一定会被“南方共同市场”的低价农产品所稀释,而农场主自古以来在法国有着很大的话语权。
搁以前,以法国的地位也许一个电话这个谈判就黄了。不过现在,法国在欧盟的影响力急剧下降。马克龙如果想阻止这个协定在欧盟开展,就要找到足够的盟友,在最后投票时予以否决。这时,马克龙也不得不提“欧盟团结”了,要不,他可能找不到代表欧盟65%的人口数的15个国家的认同,按照欧盟的规则这是行使“否决权”的最低标准。
综上,与其说马克龙“醒了”,不如说他看到了欧盟内部以冯德莱恩为代表的“卧底派”的作为正在给欧洲大陆带来的危机,也看到了欧洲各国“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内斗之下的末日,还看到了自己政府在新一轮对抗中的不利处境搞不好熬不到2027年就得下台,终于想起来要“干点啥”了。但是,他的警告还是值得一听的,要当心被“善于做菜”的国家“端上餐桌”,毕竟他们的贪婪写进基因、刻入骨髓。
责任编辑:小之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