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010
P. 70
文史长廊
北抗战的最大障碍,此人从不抗日,却不断制 练情况,展示新四军严阵以待的训练、备战状
造摩擦,蚕食抗日力量,要坚持和发展苏北抗 态,示之以决心;另一方面,安排他参加
日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必须先向省 “8·13国耻日”阅兵,命令只有2000余人的
韩下手”。“两李”和陈泰运政治态度和韩有 部队变化队形多走几遍,制造兵力众多、武器
差异,具有一定的民族意识,属中间势力。为 精良的假象,示之以实力。果然,粟裕的应对
维持统战大局,陈粟决定利用各派系之间的利 让这个“上级领导”眼花缭乱,在向韩德勤报
益矛盾和中间势力的摇摆性,将同顽固派争夺 告新四军内部情况时,他一再提醒韩德勤,要
中间派的策略运用于军事,对中间势力既要拉 谨慎为上。
又要打,提出“击敌、联李、孤韩”的斗争 果断决策独立自主作战
策略。 陈粟率领新四军部队北上后,由于韩顽不
首先,以防地换取“两李”协助。黄桥决 断制造摩擦,新四军与韩顽所部地方武装多次
战发起前,陈毅与“两李”进行多次谈判,以 交手,陈粟对韩德勤军事上的阴谋看得非常
让出郭村、塘头及姜堰等防地为条件,成功争 透彻,他时而对我发起挑衅,时而作出和平姿
取“两李”严守中立,协助新四军东进黄桥。 态,实为缓兵之计。从多方面的情报推测判断,
其次,有限打击争取拉拢陈泰运。当时,陈泰 陈粟认为黄桥决战已不可避免。9月30日,二
运部奉韩德勤之命由曲塘南下至北新街一带, 人向中共中央和中原局报告后,中共中央分析
与从黄桥以南北上的何克谦部夹击新四军。当 双方军事实力,决定派出八路军增援部队南下,
新四军东进到北新街以南时,粟裕突然命令部 配合苏北新四军一举解决苏北问题。而陈粟审
队调头向北,击溃陈泰运部2个团,歼灭1个多 慎分析形势后,认为苏北局势已经发展到“箭
营,之后将俘虏的人员全部释放,并归还缴获 在弦上”的紧要关头,决战迫在眉睫,苏北新
的武器。此举赢得陈泰运的感激,博取了陈的 四军必须立足于独立作战而不依赖远道增援的
中立。 八路军。
将计就计掩盖己方虚实 粟裕依据情报计算认为,顽军虽倾力来犯,
陈粟部队奉命北渡长江到达苏北,初步计 但右路军是“两李”和陈泰运所部1.3万余
划发展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使国 人,这两股力量已被我争取,这样“右翼等于
民党感到十分惊惧,蒋介石命令鲁苏战区要时 无翼”。左路军是韩部下属5个保安旅共7000
时处处监视和挤压新四军在苏北地区的立足发 余人,用以分散新四军兵力,掩护其主力进攻。
展。韩德勤先后在皖东、苏中、苏北地区制造 中路军是韩第89军、翁达的独立第6旅等13个
摩擦,多次明里暗里“使绊子”企图消耗新四 团1.5万余人,敌总兵力虽3万有余,但对我构
军有生力量。屡次进犯失败后,韩德勤仍顽固 成实际威胁的其实只有一半。苏北新四军3个
坚持反共立场,决心采取“先南后北”方针, 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其中作战部队约5000
以全部精锐进攻黄桥,先把新四军苏北部队“ 人,鉴于敌我力量仍相差悬殊,苏北指挥部果
赶到长江里去喝水”,再移兵北上,歼灭苏北 断确定基本作战方案:战役整体上以黄桥为轴
地区八路军第5纵队。 心,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后发制人的作
蓄谋发起黄桥战役伊始,韩德勤为进一步 战方针,集中主要兵力打击顽军中路。在具体
摸清陈粟所率领的新四军整体情况,派作战处 部署上,以四分之三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四
长王久新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刺探虚实。对这 分之一的兵力作为守备力量,采取隐蔽接敌、
个战区“上级领导”,既不能赶也不能打,粟 分割歼敌的办法,于运动中速战速决。
裕决定将计就计。一方面,安排他视察部队训 反常用兵实现后发制人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