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002
P. 56
22
24
25
21
23
20
19
26
31
26
28
27
30
29
[ 知行合一 ] 的学说。凡是他们自己认为必须追
求的道德、知识和文化,第一步苦心孤诣以求了解,
第二次笃行实践履以促其实现,这就是王阳明所
谓 [ 即知即行 ]。毫无因循迟疑,敷衍懈怠。所
以他在明治维新之后,亦能接受西方的物质文明,
迎头赶上列强并驱齐驱”。(《总统蒋公言论思想总
集》1950 年 7 月 30 日革命理论研究院《总理 [ 知
难行易 ] 学说与阳明 [ 知行合一 ] 哲学之综合研
三、蒋介石对日本武士道的偏爱
究》,卷 23,第 339~340 页)。
【1950 年 7 月 30 日革命理论研究院】
这是台湾时期的蒋介石思想,会不会是因为
他在 8 年抗战中受到了刺激,所以才开始对日本
“甲午以前,日本还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
武士道产生兴趣呢?
亦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根本没有独立自主的
【1932 年 6 月 6 日庐山剿共讲话(节选)】
权力,和我国在清末民初的国际地位一样。但他
日本武士道的大略,已载到党报日报,和军
们自从甲午以后,二十年间,经过三次对外的战争,
每一次都获得胜利,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头等强国,
事杂志上,你们大概总体看过了,[ 武士道 ] 的
谁都不敢轻视他、侮慢他。为什么日本能够发展
历史,虽然是在我们宋代——即日本源赖朝的时
这样快呢?这就是因为日本一般国民不但信奉他
候就有的……(略,凡是不影响全文意思的都略掉,
43
35
40
36
34
39
38
37
32
33
笔锋扫群丑 大和武士道的精神,并且能够实践我国王阳明的
文章护太平
下同)武士道就是他们国家民族的真精神……我 1. 凡事皆以 [ 坚决 ] 之精神面对,求 [ 拙 ]、 3.《壁还九塘》(1939 年 11 月 15 日“桂南会战” 就站不住脚了,最少在 1940 年 2 月 22 日之前是 整一天的时间。” 海拔8000米附近的雪中。
仍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登山队挑战不小。 下,继续跋涉最后的100米。终于在凌晨时分登
们今天所讲的话,并不是说我们要学日本武士道, 求[值]不求[巧妙]。 中日军在南宁九塘撤退时所张贴的),兹摘录如下: 国军就没有把祭拜英灵当成是一个政策来执行。 正是有了中国登山队留下的梯子,曾经被认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经历第三次冲
1958年夏天,中苏双方共同制订攀登珠峰的 顶珠峰,创造了第一次人类从北坡登上珠峰、
来复兴中国,但我们要立国,要抵抗敌人,就先 2. 有研究精神,每一战役必有会报,必有检 此次作战的发端,系我军派遣驻扎九塘之一 同时,也可以看到,蒋介石要求将领效仿日 为是“飞鸟也难以逾越的天堑”变成了通途。这 顶,终于9名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北坡,创造当时登
三年行动计划:1958年侦察,1959年试登,1960 并首次“无氧”登顶的纪录。由于没有光线无
要认识敌人的精神,和他们立国的基本,所以我 讨。 部,受蒋军密集攻击,我军把握住这个时机,企 军祭拜敌我双方的英灵的“义举”的目的,他只 架“中国梯”不仅帮助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成功登 顶珠峰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此次登顶成功后,
年登顶。然而,就在计划紧锣密鼓地推进之时, 法拍摄影像,三名队员将国旗、毛主席像和纪
们要抵抗敌人,不仅在乎枪炮军械要比敌人一样 3. 敬重命令、服从命令、贯彻命令。 图一大反击作战。经五旬半期间,驻扎该地之我 是在追求形式化与对抗性宣传(军心),因为为了 顶,还帮助了1300多名中外登山者实现了登顶珠 科 考 队 还 成 功测 量 了 珠 峰 当 时 最 新 的 高度 :
中苏关系突然恶化,联合登山队无法成行。中国 念条留在顶峰后下撤。为此次登顶珠峰,勇士
精良,而且必须要彻底明了敌人的立国精神的所 4. 长于协同动作、联络一致。 军数大队,竟能与蒋军十余师周旋到底。在此地 抗战整个 8 年里死亡 321 万 ~380 万人之多,作为 峰的梦想。直到2008年,这个在珠峰海拔8700米 8848.13米,并把测绘标竖立在上面,成为登顶的
登山队决定独立尝试攀登珠峰。1960年,一支由 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屈银华因脱靴“搭人
在,要攻到敌人的心坎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 5. 指挥部组织健全、幕僚皆为能人。 带之上,蒋军比任何方面空前的英勇,这是值得 最高领袖,他蒋介石若真的为这些忠勇士兵感到 的岩石峭壁上挺立了将近33年的“中国梯”,才 “铁证”。女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
近百名运动员和后勤技术团队组成的超过200人 梯”而冻伤的双脚十趾和脚后跟,被全部切
百胜。 6. 忍苦耐劳。 我军表示敬意的,至于在数量方面比较,极小数 痛心和愧疚,就不应该为了反共而泯灭良心宽恕 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被带到拉萨,收进 登顶的女性。
的登山队伍开上喜马拉雅山脉开始适应性训练。 除。
7. 通讯设备优良,通讯技术人员素质高。 之我军,能坚忍地抵抗优势的蒋军,宣扬威武于 冈村宁次和其它一干日军战犯(可能超过 300 人 了当地的博物馆。 回想起自己一生同珠峰的缘分,夏伯渝感慨
由于接连遭遇突发恶劣天气,队伍进行的三 “第二台阶”前的“中国梯”
8. 全国人民一致服膺 [ 忠君爱国 ] 精神,因 中外的战功,更值得大家赞许!我军对于坚守九 《冈村宁次回忆录》),可见其极其虚伪。 “珠峰令我又恨又爱” 地说:“珠峰确实令我又恨又爱。不管怎么说,
次高山适应性行军导致数十名队员冻伤,甚至还 1960年,中国登山队完成中国人首次登顶
而有信念,并勇于牺牲。 塘以来粉碎蒋军企图之目的已达,壁还九塘于蒋 虽然这次攀登的“天堑通途”已经打开,但 最终珠峰还是接纳了我。”夏伯渝告诉记者,自
有队员因高山反应牺牲。此时,中国和尼泊尔正 珠峰的壮举,同时也成为人类史上首次从北坡
9. 战斗军纪严肃。 军,最后我们拜祭近数万死伤之日华两军,赞其 第一突击队突击顶峰的过程非常不顺利。在回忆 己多年前被确诊癌症,“我确实并不怕死,因为
在进行边境划界谈判中,对珠峰的归属问题存在 登顶珠峰的登山者。然而,因夜晚太黑,未能
武功,并祈冥福! 起1975年的这段经历时,夏伯渝神色严肃起来, 我登珠峰的时候已经和死神打过交道,但是我的
争议,尽快登顶珠峰对队员们而言已成为一项需 留下登顶珠峰的影像,由此引来一些国际登山
按照原计划,登山队第二天早上冲顶。然而队中 梦想还没有实现,不能就这么倒下。只要我活着
要尽快实现的国家使命。 界的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登山队在
的女队员一出帐篷便因高山反应晕倒,而本次登 一天,我就要为我的梦想去奋斗一天。20多年过
5月13日,珠峰大本营召开会议部署正式突 1975年重整旗鼓再赴珠峰。
山的任务之一是有女性登顶,登山队必须等待。 去,我的癌症得到了控制,这就使我赢得了很多
击主峰。四人被选为突击队,10人负责运输物 “1975年我们登山队最主要的任务有三
“但是没想到后来高空风越来越猛烈。我们在上 的时间,去完成我的梦想。”
资。3天后,4名突击队员带着一面五星红旗和一 个:第一就是要树立中国登山大国的形象,第
面待了两天三夜,耗尽所有的养料、食品和燃 相较于当今攀登者几乎“武装到牙齿”的专
尊高20厘米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出发。5月23 二要创作一次性登上珠峰人数最多的世界纪
日本人之士道,就是中国的儒教两个字,士 料,被迫下撤。” 业设备,中国登山队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
日,队伍到达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第二 录,第三就是要创造女子登上珠峰的世界纪
就是讲儒,道就是讲教,士道就是一个儒教…… 在从8600米左右的高度下撤时,夏伯渝的一 峰,是中国的登山勇士们在国家遭遇困难与封锁
天,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行进,突击队发现前 录。此外,还有很多科考任务,包括测量珠峰
儒道本来是整个的我们中国王道的民族精神,却 对于日军的这篇布告,蒋介石当场说到:“充 位队友在休息时,背包滚下山崖。“当时我在登 的艰苦环境下实现的,很多人身体受到严重损
方再也无法前行,因为眼前出现的是一个高达 高度、当地天气,还有冰川的发展规律。”谈起
被日本人片断的拿去做他们的霸道的民族精神…… 分表现了敌人骄傲轻侮我们的气焰外,还蕴含另 再补充另外两条来自《蒋介石日记》的: 山队有个外号叫‘火神爷,我不怕冷,一年四季 伤。夏伯渝动情地说道:“我们靠的就是一种顽
20余米的陡峭绝壁——这就是被称为珠峰北坡 40多年前攀登珠峰的经历,夏伯渝的眼神里闪烁
人家只把我们儒道残余的东西拿了去,就可以当 对此点,蒋介石当场点评到:“日军风纪不佳, 外一番值得我们深思及警惕之处,布告结尾提到 【1950 年 9 月 30 日】 都冷水洗澡,就把我的睡袋给他,他把自己的鸭 强拼搏、不怕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的中国攀登
“第二台阶”的一道近7层楼高的岩壁,下部尚 着光芒。
做宝贝,成为立国精神,到今天居然用这种精神 这是日军长官放任奖励,为了培养日军之残忍, 日军在祭拜死伤之英灵后才撤退,今后(我们) 午后二时,于圆山,听《武士道班的讲义》 可通过支点缓慢攀附前行,但最后的4米是几乎 为实现这次登顶,中国登山队组建了规模庞 绒服给我,我盖在膝盖上防冻。”然而一觉醒 精神。而中国的这种攀登精神在全世界都是罕见
来侵略我们中国,割台湾,灭琉球,并朝鲜,侵 但日军尊重命令,服从命令,冒死牺牲,被俘不 在战场退却时,都要举行招魂祭”。(《总统蒋公思 两小时。 1960年,首批中国勇士从北坡“无氧”登顶 血液。 垂直的光滑岩壁,无从附力。 大的登山队,单单运动员就有150多人,算上运 来,夏伯渝却发现双脚失去了知觉,但他依然背 的。”
占我们的东三省!真是使人痛心之至! 屈之精神,实为我们军队所不及”。(《总统蒋公思 想言论集》卷 17 之《柳州军事会闭幕训词》,第 【1950 年 10 月 7 日】 如果不是在坐下的那一刹那需要用手支撑一 1924年,从珠峰北坡发起攀登的乔治·马洛 几次尝试攀登接连失败,焦急之中,“搭 输和后勤人员,共有四五百人,这在新中国登山 着装备走到7600米的营地。直到入营休息时,他
我前几星期讲,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 想言论集》卷 15 之《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训词(三)》, 36~37 页)。 听白鸿亮总教官关于武士道的讲义,对学生 下身体,旁人根本不会察觉到70岁的登山家夏伯 里在冲顶珠峰的途中失联,一直到上世纪50年 人梯”的念头在队员们的脑海中闪过,刘连满 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样庞大的队伍上珠峰,还有 才发觉高山鞋脱不下来了。大夫剪开鞋和裤子,
就是被日本人拿去做了他的武士道的精神……现 第 527 页)。 从这里首先可以看出,国粉口中的“爱兵如子” 们来说,有如暗黑世界之光,成了一种安慰。 渝是依靠一对假肢在支撑身体。“现在攀登珠峰 代,世界之巅被英国和瑞士登山队从南坡征服 主动当作最下面的“基石”,不忍心将锋利的 一支专门的“开路先锋”,负责为登山队拉绳扎 发现夏伯渝的双腿已经被冻伤。经多次恢复无效
在概括起来讲:我们中国的立国精神,是三民主义, PS 以上 9 点中的“会报”、“长于”以及“服膺” 比我们那时要容易。我们那时候攀登就要自己建 后,珠峰北坡依然被国际登山界视作无人可以涉 登山靴踩在队友身上的屈银华脱下脚上的层层 营。中国登山队除了必备的装备外,还被要求背 后,夏伯渝被告知双腿必须截去。
日本的立国精神,是在武士道,武士道是我们中 都为日语式中文(不是说中文不用,而是很少用), 营地、搞运输等,现在这些东西全部可以交给你 足的线路。然而令世界震惊的是,1960年5月25 装备,仅凭一双高山袜踏着队友艰难翻上绝 上梯子登山。“我出发的时候,上次登顶珠峰的 在此次登顶中,不仅夏伯渝付出了失去双腿
国儒教哲学中间所偷去的一部份东西!(1932 年 蒋介石原字照录,可见其对日军的推崇程度。 的向导完成,你只要有足够的体能就可以上。但 日,在接近人类承受能力极限的气候条件下,年 壁。在二人的帮助下,贡布和王富洲也接连登 老队员王富洲跟我说,‘你们无论如何一定要先 的代价,更有人牺牲在攀登的途中。时任攀登珠
6 月 6 日蒋介石讲话,《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一册, 【1940 年 2 月 22 日柳州军事会议】 是攀登珠峰毕竟还是有很多危险。随时都会发生 轻的中国登山队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让五星红 上“第二台阶”。待刘连满被三人拉上来后, 把梯子架在上面,所以我们就带了四节梯子,准 峰顶峰第一突击队队长的邬宗岳,曾参加过1960
第 628~629 页《中国的立国精神》)。 分发三份文件: 一些自然灾害,比如冰崩、雪崩,有些你根本想 旗第一次飘扬在珠峰上。 他已经无力继续攀登。队友们将仅剩的一瓶氧 备架设在那第二台阶。” 年登山行动保障队,是当时公认的最有希望登顶
就在这次讲话当天,蒋介石当场分发他找人 1. 蒋亲自核阅的《抗战手本》 象不到的。所以对一个登山者来说,他必须做好 促成这次壮举的最初缘由,还要追溯到1957 气留给他。 夏伯渝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架设这个梯 的老队员。5月5日,为留下队友们攀登珠峰最关
编撰的《日本武士道述略》。那么,蒋介石有没有 2. 日本陆军大本营编撰的《士兵须知》(与 9 一切思想准备。”和《环球时报》记者谈起珠 年苏联登山队向中国发来的一封信件:“作为祝 在海拔8700米以上的死亡禁区,三人的氧 子的过程非常艰难,在接近珠峰顶峰的海拔,每 键时刻的珍贵镜头,43岁的邬宗岳不顾危险解开
具体地应用过武士道呢? 大优点类同) 峰,夏伯渝明亮的眼神里依旧流露出敬畏之情。 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我们希望 气耗尽,他们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匍匐前进, 一个动作都非常耗费体能。“我们打了四个岩 和队友们相连的绳子,在队伍的最后边拍摄。然
【1938 年 11 月 27 日南岳军事会议】 以上两份文件,蒋介石早在 1939 提 12 月 6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虽然这次登山活动 组织苏中联合登山队在1959年春夏登顶珠峰”。 每挪一步都要停下来喘口气。此时已接近夜 点,然后把那个8米左右的金属梯子用尼龙绳绑 而在入夜队友们驻营后,邬宗岳却失去了音信。
列举《日军九大优点》呼吁国军学习,兹摘 日完稿,并庚即要求国防部大量印发,要求全军 夏伯渝没有参与其中,但作为职业登山者,新中 一年前,中国刚刚在苏联的帮助下初步建起一支 晚,三名队员在“无氧”、无粮、无光的情况 在上面,就这几个动作,因为缺氧,我们用了整 直到后来,登山队在下撤途中才发现他滑落山崖
录如下: 将士必须随身携带,随时随地研究与应用。 国的首批登山勇士征服珠峰的故事早已融入他的 40人左右的登山队,这样的请求对各个方面建设 的迹象。等队员们最终找到他时,他已长眠在了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