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浏览文章

导读
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即后来演变成的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日双方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此役初,国民党军调集精锐德械师进攻驻扎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日本随后作出反应,向上海派出援兵。中方也相

  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即后来演变成的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日双方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此役初,国民党军调集精锐德械师进攻驻扎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日本随后作出反应,向上海派出援兵。中方也相应继续投入新锐部队。双方投入兵力逐渐增加,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参战人数上百万的大战。最后日军在杭州湾登陆,抄袭国军侧背。国民党军不得不全线撤退。战役以日军获胜而告终。

  此战,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全国最精锐的一些德械部队几乎消耗殆尽。上海也被日军占领。对此大败之役,国民党方面为鼓舞人心士气出发,不得不对其加以粉饰。国民党官方对此役之“意义”的解释之一,就是国民党蓄意通过淞沪会战使日军主力从华北调到华东,从而改变日军的主攻方向。这个说法可以陈诚在其回忆录中的说法为代表:“他们刚在虹口挑衅,我们就将计就计,大规模抵抗起来。他们又错把我们长期抗战的序战当做背城借一的决战,于是集中兵力,不惜多次增援,以图一逞。至是,我们诱敌之计遂完全成功。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淞沪会战是我们导演的战役,而敌人在我们的导演之下,弄假成真,以为南京一破,凯旋可期,因之由北而南的侵扰,变成由东而西的仰攻,这便是沪战最大的成功所在。”(《陈诚先生回忆录》第一部“抗战”第二章“第一期抗战”第三节“淞沪会战”,粗体为笔者编辑。)

  这个说法在大陆也被一些不明真相者所引用,为淞沪会战的大败辩护。在当年会战失利人心浮动之际,出台一个较为冠冕的解释,将大败解释为“导演”的“诱敌之计”,毕竟是无奈之举。然而在抗战过去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能静下心来探讨当时的战况,而不该再轻易相信当时的粉饰性宣传。笔者通过考察当年的作战指令、指导、命令,发现将淞沪会战解读为“吸引”日军的“诱敌之计”,是有违基本事实的。

  1937年8月20日,即淞沪战斗打响七天后,国民党颁布了《国军作战指导计划》。其中对第三战区(即上海战场所在的战区)的指导要领全文如下:

  “第三战区

  对于侵入淞沪之敌,应迅速将其扫荡,以确保京沪政治经济重心。

  同时对于浙江沿海敌可登陆之地区,迅速构成据点式之阵地,阻止敌人登陆,或乘机歼灭之。”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丛刊.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粗体为笔者编辑)

  同日,蒋介石还颁布了专门发给第三战区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其“指导方针”全文如下:

  “一、指导方针

  该战区应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丛刊.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粗体为笔者编辑)

  这里明确写着,给第三战区的任务是“确保京沪政治经济重心”,是“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如果要确保一个地区,当然是要敌人离这个地区越远越好,又怎会主动“吸引”敌人到这个地区来?如果要“吸引”敌军前来,又为什么反复强调要在一切“可登陆之地区”“阻止敌人登陆”?这与“诱敌之计”说都是矛盾的。

  且上述两份“指导计划”中都强调了,淞沪方面部队必须“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必须“迅速将其扫荡”。如果是要“吸引”敌军主力前来,怎会做出这种斩钉截铁的要求?若要吸引敌军,正常的做法是对当面之敌保持适当压力,而绝不能将当面之敌彻底消灭。否则打掉敌人的立足点又消灭了残敌,使敌人没了包袱,还如何指望敌人继续往这里派兵呢?辽沈战役时解放军对长春围而不攻。平津战役时对新保安的35军围而不打。那才是正常的“吸引”敌军前来的做法。

  所以当时对第三战区的要求,显然不是要他们把日军吸引过来。恰恰相反,当时的期望是三战区内最好看不到一个日本兵。这一点甚至在同日颁布的《大本营颁国军战争指导方案训令》中对第二战区的指导训令中都能看出来。

  “(第二战区的任务)同时牵制热河以东之敌军,使其对青岛、淞沪之作战,不能转用兵力。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丛刊.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粗体为笔者编辑)

  如果第三战区的目的就是吸引日军主力到上海,那为什么又要第二战区设法使日军对“淞沪之作战,不能转用兵力”?蒋介石岂会在同一天内发布两个自相矛盾的命令,让两个战区左右互搏?由此可见,第三战区当时的任务是很清晰的,就是要把敌人赶出或消灭,绝不是“诱敌”。

  当然也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如果高层必须要第三战区做出有决心的姿态来,会不会在作战指导中讳言“吸引”敌人的意图;从而让第三战区打得更狠一些,客观上更能吸引日军前来?

  这个怀疑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对比当时对其他战区的指令就能解除这个怀疑。就在同一份要求第三战区“确保京沪政治经济重心”,迅速扫荡敌人,“阻止敌人登陆”的《国军战争指导方案》中,对第一战区(山东河北一带)的指导却说了这样的话:

  “第一战区

  近迫该当面之敌,实行柔性之攻击,以吸引其主力,俾我第二第三战区之作战,得从容展布。”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丛刊.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粗体为笔者编辑)

  由此可见,如果高层想要某个战区吸引日军主力的话,是会在作战指导中明确说明的。不存在通过隐瞒真实意图来骗取下属尽力而为的可能。

  基于上文所引的之当年原始资料,可以得出结论:所谓淞沪会战的意图在于“诱敌”前来,转移日军主攻方向之说,并非事实真相。通过当年作战指令中的原话可得,当时蒋介石真正想要“吸引”敌人的,不在淞沪战场,而是在华北战场。淞沪战场的战略目的是把日军赶得越远越好,而绝不是要让日军过来,丝毫就不存在“诱敌”的意图。

  当然,后来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几十万精锐部队白白消耗。上海沦陷,南京生灵涂炭。为了遮羞,国民党就把淞沪会战说成是为了“吸引”日军前来的壮举。这只是当时收拾人心的权益说法。今天不应当真。

注:本文系西征网独家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西征网,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

责任编辑:浅浅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爱好历史的法律人。新浪微博的“唐律疏议V”,铁血网和四月网的“唐律疏议”和春秋网的“草原帝国”均是此人。自认为不是自干五,却经常被某些人骂成自干五。对中国近现代史和美国法律略有研究。擅长用第三方甚至敌方资料还击对中国的污蔑。写作风格:列出尽可能详细的出处,使用尽可能可信的材料。写过一些后来小有流传的“打脸”网文,包括《国民党抗战N大奇迹》,《彻底反驳对敌后抗战的污蔑》,《“原来民国是这样的”系列》,《抗美援朝,意想不到的真相》等。

入驻时间:2016-01-07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