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军事 >最可爱的人 >浏览文章

导读
 湖南省军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吴正平就来到革命老区桑植县刘家坪乡新桥村。在至今仍居住在破旧木房中的特困户刘开平家,他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告诉刘开平,军地有关部门将按精准扶贫思路,在原地帮助新建安置房,彻底解决其住房问题。


穿军装的湖南省军区驻桑植第二十三批帮扶工作队吴正平(右)、曾望振(左)踏上了为期三年在刘家坪白族乡新桥村的扶贫村官之路。记者柳军摄影

  2015年春节刚过,湖南省军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吴正平就来到革命老区桑植县刘家坪乡新桥村。在至今仍居住在破旧木房中的特困户刘开平家,他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告诉刘开平,军地有关部门将按精准扶贫思路,在原地帮助新建安置房,彻底解决其住房问题。

  新桥村是湖南省军区在桑植县联系的一个驻点扶贫村。从1988年起,湖南省军区连续27年派出扶贫工作队到该县驻点扶贫,帮助4个乡镇、10个村及周边6万人稳定脱贫。

  精准定位扶贫对象——为贫困户建立档案,因户施策“定点滴灌”

  桑植县地处湘西北,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响应国家扶贫攻坚的号召,湖南省军区领导专程到桑植考察,发现该县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为此,他们连夜在老乡家油灯下给省委起草报告,请求联系到桑植挂点扶贫。

  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从长沙开车到桑植,单程就要两天时间。选择这么偏远落后的地方扶贫,岂不是自讨苦吃?省军区领导态度坚定:老区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奉献,如今,我们有责任反哺,带领乡亲们刨掉穷根、走致富路!

  28年来,湖南省军区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老区不脱贫、省军区不收兵”的决心从未动摇。每届工作队成员调整后,省军区领导都要带队赶到村里,与乡亲们促膝共商脱贫大计。习主席指出,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落实习主席的重要指示,省军区官兵要走在前列,标准更高!”省军区司令员黄跃进说。

  定点扶贫的精准,体现在帮扶对象的精准定位上。湖南省军区在桑植扶贫先后经历了从“扶乡(镇)带县”,到“扶村带乡(镇)”的过程。“那时,我们既重点帮扶利福塔乡脱贫,还协助抓全县的扶贫工作。在当时全县贫困面较大的情况下,这也是必要之举!”首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江秀章回忆。

  1996年,在全县脱贫有了一定基础后,省军区将扶贫联系点缩小到一个村,通过2至3年重点扶持,在帮助该村脱贫的同时,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脱贫致富。龙潭坪镇龙潭坪居委会地处湘鄂西交界,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6个小组320户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07年,省军区扶贫工作队进驻后,通过大力改造基础设施、开展小城镇建设,吸引了湘鄂两省300多位客商前来投资,不仅摘掉了群众的“穷帽”,还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习主席提出精准扶贫的要求后,我们扶贫的焦点聚得更细更实了。”在刘家坪镇新桥村,省军区扶贫工作队队长吴正平指着墙上的“贫困户一览表”对记者说,去年初挂点这个村后,他和队员曾望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一进二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切实把村里贫困户的数量和家底摸准核实,逐一找出贫困原因,建立档案,因户施策“定点滴灌”,真正做到扶持一户、脱贫一户。


湖南省军区驻桑植县第二十三批帮扶工作队为全村每一户建档立卡、张贴精准扶贫标识牌、公开帮扶责任人及主要帮扶措施。图为工作队队长吴正平(左二)在贫困户刘开国家张贴《精准扶贫标识牌》。记者柳军摄影

精准开发扶贫项目——脱贫最需什么,群众最盼什么,扶贫攻坚就干什么

  在桑植这几天,记者发现吴正平十分忙碌,采访也不时被手机来电打断。“刚帮助引进一个扶贫项目,还有很多事要协调!”吴正平说。

  这个项目是扶贫工作队从张家界市引进的。开发商将投资2000万元,在扶贫点新桥村与其他5村交界处,新建集蔬菜种植、农业观光、休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立体生态园。“生态园建成后,不仅可以增加税收,6个村的群众还能入股分红、在家门口务工经商,稳定脱贫有了可靠保障!”吴正平满怀憧憬。

  扶贫攻坚要有想法,更要有办法。省军区在桑植驻点扶贫期间,帮助引进各类产业项目30多个。“每个产业项目都是立足实际精准设计的,办得实、管得远。”桑植县副县长彭发斌告诉记者,洪家关镇苦竹河村过去以“苦”出名,2007年省军区扶贫工作队经考察,发现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民居建筑,就是脱贫致富的宝贵资源。为此,他们帮助村里制订旅游开发计划、修缮古民居、引进餐馆酒店,将苦竹河“大峡谷平湖游”“古村落游”纳入张家界西线旅游线路,过去的“穷山沟”如今变成了“桃花源”。

  改造落后基础设施,是帮助老区脱贫的关键。于是,省军区工作队带领群众修路架桥、引水通电。过去,洪关乡三屋洛村村民到乡里去,要走大半天路,趟好几条河,交通不便。省军区工作队驻点扶贫后,铺通了13公里水泥公路,不仅解决了该村世代出行难的问题,也带动了沿线村组脱贫,公路两旁盖起了成片的红砖绿瓦小洋楼。据统计,27年来,省军区扶贫工作队为桑植老区修筑、硬化道路86公里,修建整修桥梁23座、水渠1.8万米、防洪堤4700米,建沼气池500余口,架设高低压线路99.3公里,兴建饮水工程23处。“这些数据看起来枯燥,却是一届届工作队的汗水结晶,也是老区脱贫不可或缺的硬件基础。”桑植县委副书记刘拥兵说。

  省军区扶贫工作队还积极开展教育扶贫,修建八一中学1所、村办小学5所,帮扶困难学生800多名,推荐县一中为国防生招生基地;开展医疗扶贫,组织部队医院帮建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3个,义诊35次;开展科技扶贫,利用民兵训练基地、青年民兵之家和民兵远程教育网,培训农民3800多人次。

帮扶工作队在新桥村扶贫工作中注重加强建章立制,完善了《扶贫手册》《结对帮扶服务手册》《精准扶贫台账》等一系列资料,做到了工作有章可循、政府有据可查、农户有账可算。记者柳军摄影

  扶贫更要“扶”精神——用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动群众艰苦创业,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采访时,桑植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抢工作队”的故事:2010年省军区扶贫工作队在龙潭坪镇银丰村扶贫结束后,准备更换新扶贫点。县里数个特困村及所在乡镇领导找到扶贫办,纷纷请求派省军区工作队前去扶贫。最终,在候选对象中,省军区领导确定在扶贫难度最大的云头山村开展驻点扶贫。

  省军区扶贫工作队在资金、技术上并无突出优势,为何受到如此青睐?“扶贫关键要‘扶’精神。他们注重用部队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带动群众,增强了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桑植县委书记刘卫兵如是说。

  桑植县利福塔乡进村公路,是省军区头几任扶贫工作队接力组织修筑的。时间虽已过去多年,可子弟兵修路的感人事迹,一些年纪稍长的群众仍然记忆犹新:“为引水,首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江秀章走遍了利福塔乡的沟沟壑壑,冒险下到几十米深的天坑寻找水源。”“开山放炮时,谢朝武队长把自己绑在悬崖上打风钻,手上血泡磨穿了,用帕子缠一下又接着干!”“盘山公路开工后,陈尚义队长从早忙到黑,晚上睡在工地上。山里风大,我们见陈队长只盖了床军被,赶紧回家抱床老棉被给他加上……”

  “老区扶贫攻坚是硬仗恶仗,省军区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冲锋在前、吃苦在先的精神,仗仗打得漂亮!”多年关注省军区扶贫工作的桑植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余晓华感慨地说。

  省军区工作队在驻点扶贫中,始终注重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过去,三屋洛村村两委一度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经省军区扶贫工作队耐心引导,村支书王贞求放弃城里装修公司项目经理的职务,回村一心一意地带领群众谋发展;修建村公路时,村委会主任李远主动用自家耕地补偿村民的耕地。在他们带领下,村民们心齐气顺,逐渐改变了贫困面貌。多年来,省军区工作队共组织培训党员和村干部2600多人次,先后有5个村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8人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扶贫攻坚不仅要给群众找对策、传技术、教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干劲,用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动群众艰苦创业,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省军区一位主要领导说。


责任编辑:小伟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