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005
P. 7

笔锋扫群丑
                                                                                                           文章护太平


              见血地指出:“如果承认持久战或长期战争,                                 心的对比。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
              又不赞成三个阶段,那末,所谓持久与长期就                                 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

              是完全抽象的东西,没有任何的内容与现实,                                 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
              因而就不能实现任何实际的战略指导与任何实                                 的前提。
              际的抗战政策了”。毛泽东娴熟地运用对立统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

              一规律研究抗日战争,指出:                                        众之中”这一重大论断,为凝聚全民族空前斗
                  敌强我弱是客观的,因而在战争的一定阶                               志和磅礴力量、打败侵略者指明了航向。
              段上,敌人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胜利,我们则将
              遭到一定程度的失败;然而,敌强我弱又是相
              对的、运动的,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

              生弱强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
              敌败我胜的结果。因此,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
              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

              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
              —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
              势。
                  围绕抗日持久战,毛泽东还规定了一套具
                                                                              ·ॆರ۴ऌֹ૶ѡषᅚ௥༛ᅞ
              体的作战方针与指导原则,并明确提出“兵民

              是胜利之本”。“亡国论”和“速胜论”错误                                     毛泽东的深邃洞见与科学预见,有力批驳
              之处,是“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                                 了“亡国论”“速胜论”,不仅指明了赢得最
              论。《论持久战》中写道:                                         后胜利的光明前景,而且提出了打败侵略者的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                               战略策略,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
              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对比,                                 心和信心,为赢得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
              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                                 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提供了根本遵循。




































                                                                                                                  0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