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001
P. 55

史海钩沉





             国,以少数军队,竟然能战胜强大的俄国,因此我                                 初,我们就主张:中国和日本是‘同文同种’的
             觉得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整军建军的工作,实在                                 国家,假定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结果只是‘同
             有一日千里之进步,是值得我们中国效法的,但这                                 归于尽’。在亚洲如果没有独立自由的日本,中
             还不止是我到日本学习陆军的主要原因,我当时之                                 国不可能单独生存;同样地如果没有独立自由的

             所以立志做一个军人,乃是因为那次日俄战争的战                                 中国,日本也不能单独生存。日本因八年战争而
             场,不在日本,也不在俄国,而在我们中国的东三                                 失败了,可是获得胜利的中国,后来由于受苏联
             省,我当时以一个十八岁的青年,竟受了这种刺                                  指使的共匪作乱,也同样地遭遇到了失败。同归
             激,一方面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为非革命不                                 于尽,真是不幸言中了”(《蒋总统秘录》)。

             足以挽救危机,而同时觉得我们要达到革命的目                                    二、所谓同文同种与蒋介石不知道的“日本
             的,必须加入军队,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杀敌的武                                 兰学”
             艺”(黄道玄《民国兴衰》第16~17页)。                                    从第一节里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的高度
               此后,这一种对日本怀有“同文同种”又“中                                 认同里,一个很重要的理论点就是“同文同

             日共荣”的思想一生都被国民党与蒋奉为圭臬:                                  种”,那么这个“文”与“种”又是指哪些呢?
                                                                    我们撇开“种”的问题不谈,因为一是这问题说

                                                                    不清楚,二是秦朝时的“徐福东渡”在中、日民
                                                                    间都有经久的传说,不管存不存在,中日两国在
                                                                    “种”的方面,认同感是相互的。

                                                                      所谓的“文”,蒋介石指的就是《阳明
                                                                    学》:
                                                                      当我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不论在火车上电
                                                                    车上或在轮渡上,凡是在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
                                                                    多日本人都在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且有很

                                                                    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
                                                                    神,思索这个哲学的精义。特别是在陆海军官,

             “中日两国无论哪一方面说起来,其关系应在唇齿                                 对于阳明哲学,更是手不释卷在那裹拳拳服膺。
             辅车以上,实在是生则俱生,死则同死,共存共亡                                 后来我到书坊去买书,发现关于王阳明哲学一类
             的民族,究竟是相互为敌,以同归于绝灭呢?恢复                                 的书籍很多,有些还是我们国内所见不到的,我
             友好,以共负时代的使用呢”?——1934年12月                               于是将阳明哲学有关的各种书籍,尽我所能的财

             《敌乎?友乎?中日关系之检讨》(为了重塑与日                                 力买了下来,不断的阅读研究,到了后来这个哲
             本关系,1950年9月到台湾又在《中央日报》重刊                               学真是有手之舞足之蹈之一种心领神会的仰慕,
             一次)。                                                   乃知日本以蕞尔小国,竟能强大至此实得力于阳
               “总理生前就一直强调‘日本与我们是同文同                                 明学的[致良知][即知即行]哲学的结果(《总统

             种的国家,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日本在我们邻近,                                 蒋公言论思想总集》1950年7月30日革命理论研
             西方人才不敢来欺负我们’”,民国13年总理还特                                究院《总理[知难行易]学说与阳明[知行合一]哲
             别到日本神户发表[大亚洲主义],呼吁日本支持中                                学之综合研究》,卷23,第339~340页)。
             国革命,表达对“中日合作”的期盼。(《总统蒋                                   蒋介石不单把这个“文”归结为《阳明“心

             公思想言论总集》卷23,第255~256页,《革命实                             学”》,同时他还把这个理论与孙中山的一些言
             践研究院军官训练团成立之意义》1950年5月21                               论结合了起来,而且还升华到了一个“中日大
             日)。                                                    同”的精神境界,除了这一段外,他还讲过很
               没几天他又重复一次:“在中华民国建国的当                                 多,包括他在日本振武学校学习军事时,到高田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