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征网! 加载中...

>西征原创 >直击西方 >浏览文章

导读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比尔·尼尔森在关于2024财年预算提案的听证会上表示,要维持《沃尔夫条款》的限制,继续在航天领域限制美国与中国的合作。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比尔·尼尔森在关于2024财年预算提案的听证会上表示,要维持《沃尔夫条款》的限制,继续在航天领域限制美国与中国的合作。

而这并不是尼尔森第一次针对中国,他曾接受媒体采访或在公开场合时表示,中国的太空计划是一个军事太空计划,很可能“占领月球”,并指责中国“偷窃”了别国的创意和技术,其空间站的任务是学习“如何摧毁别人的卫星”。尼尔森还宣称中美“正处于一场太空竞赛”,“我们最好小心,不要让他们打着科学研究的幌子抵达月球上的某个地方”。

以上种种言辞,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满嘴跑火车”、什么叫“无中生有”、什么叫“厚颜无耻”,更让世人看到了一个虚伪紧张的美国。将“太空竞争者”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对中国在太空领域中的发展规划抹黑扭曲,进行军事化、政治化解读,也恰恰反映了美国对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恐惧和敌视。他们担心中国会威胁到美国在太空领域的优势和利益,于是像个无赖一样,歇斯底里、使出浑身解数来破坏和阻碍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的航天技术是靠“偷窃”得来的吗?这纯属无稽之谈。那我们靠什么实现了航天梦?沿着历史长轴回溯,你就能找到答案。

飞天,自古以来是深埋于中华民族内心的千年梦想。当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后,为了尽快在国际社会中站稳脚跟,在太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位,毛泽东同志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但走这条路的难度不言而喻。

追星揽月、翱游苍穹,这听上去颇有浪漫色彩。而那个年代的研制条件,却“土味”十足。60多年前的中国,百废待兴,连生产一辆汽车都不容易,再加上西方的封锁制裁、咄咄逼人,“要搞人造卫星”简直是天方夜谭。时任“东方红一号”总体设计组副组长的潘厚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造卫星就好比是蒸馒头,首先得有面粉,而现在别说面粉了,我们连小麦都没有,需要从垦荒开始干起!

但任何困难都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只有自己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也许是中国人对于探索未知世界充满热情,也许是吸取了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也许是太渴望科技进步和国家强盛,中国航天人像老黄牛一样,开启了这条垦荒之路。

那时,往往是一张破桌子、几把破凳子、七八个人、五六平方米的破仓库,就是一个“国家级”实验室。那时,一批学有所成的留学生,唱着“不要犹豫,不要迟疑,回国去,回国去,祖国建设需要你……”从大洋彼岸冲破阻碍,回到祖国。

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航天事业的种子开始萌芽。1958年,十万大军进驻茫茫戈壁,隐姓埋名,朝我国第一个导弹武器试验靶场建设发起猛攻。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上。没有试车台,这群科学家全都临时充当起“泥瓦匠”,把抗战时日本人留下的一座废碉堡改造成试车台;没有燃料加压设备,就用自行车的打气筒把气压打上去;来不及建通信线路,就在试验场上打手势、扯着嗓子叫喊联络;没有自动的遥测定向天线,就靠几个人用手转动天线跟踪火箭……就这样,他们一点点琢磨,一点点克服困难。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南汇老港的一片滩涂上,响起了中国航天迈向太空的第一声轰鸣。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T-7M腾空而起,飞上了八千米高空。再然后,他们相继发射了第一枚弹道式导弹、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70年4月24日,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举国欢腾,万人空巷,大家都在抬头观看这颗“中国星”。那个夜晚,属于中国航天人,更属于亿万中国人。从1958年首次提出研制人造卫星,中国航天人整整奋战了12年。伴随着“东方红”的美妙乐章,中国人不再只能立于地平线上观察自然,进入了探索宇宙无穷奥秘的新维度。

接下来 ,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加速度式的发展,创造了从“追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辉煌征程。几十年间,从“神舟”飞天到“天问”探火,从“墨子”探寻未知到“北斗”造福人类,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航天人一次次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将中国印记留在星辰大海,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动人篇章。

所以,我们靠什么实现了航天梦?

航天从来不是一门容易的“功课”,面对着巨大的技术空白和薄弱的产业基础,中国航天人不仅没有被差距吓倒,反而在艰苦的条件下激起顽强拼搏的斗志,迎难而上、坚韧不拔、永不止步。一次次问天探索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惊险,是一群默默坚守的航天人“较真”细节,排除风险,是一代代航天人甘为人梯的牺牲奉献。

漫长的岁月过去,老兵王喜乐回想起那段建设发射场的战斗岁月,很是激动。“戈壁风沙大,一刮起风来整个生活区就像黑天一样,甚至连帐篷、洗脸盆什么的也被刮得到处乱飞……戈壁滩上水贵如油。那个年代条件很苦,大家却不觉得苦,都很有干劲。”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北斗工程的建设,历经了几代人,是400多个研制单位,30多万人一起拼出来的。

去年,“邓清明替补24年终圆梦”上了热搜。尽管以微小的差距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但邓清明从未想过放弃。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言,“个人的荣誉,个人的得失,在这一刻真不是特别重要。谁完成任务,都是完成任务。谁在飞,都是航天员在飞。因为只有航天员把任务完成,哪怕是作为备份,你的付出是值得的。”

把目光转向酒泉东风烈士陵园,760多名为祖国航天事业献出生命的烈士在这里长眠,平均年龄不足27岁,这是奉献报国的历史丰碑,更是一直以来广大航天人不计得失、忘我牺牲的现实体现。

毋庸讳言,一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航天人艰苦奋斗、永不言弃、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创业史。你越是封锁,我越是努力超越。曾经,美国嘲笑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现在,中国的进步已然让美国震惊不已,自然他们倍感压力。所谓炮制的“盗窃论”完全是子虚乌有,毕竟中国如何去“偷窃”美国根本没有掌握的技术?

至于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占领月球”,更是凭空捏造、无稽之谈。近些年,中国加速推进空间科技创新,在航天领域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积极与世界分享中国航天成果,坚定维护太空安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重要贡献。反而是美国固守冷战思维,谋求太空的绝对军事优势,将太空界定为“作战疆域”,成立“太空军”、抛出“轨道战”战略、频繁组织太空作战演习,对人类社会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未来,中国航天人还会在太空书写下一个个属于中国式独有的浪漫,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搁 浅

[ 赞同、支持、鼓励 ]

赞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赞赏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用户对作品认可!系用户自愿原则。

透视西方民主真相、解读新闻热点事件、剖析舆情事态走向、更多精彩原创时评。
敬请关注西征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描加关注

文章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供网友研讨阅读,不代表本站立场。图文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本站原创,请注明来自西征网。

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